有一部小说的开头:“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是一个很温柔的处世态度,我读完就在心里点点头,觉得理应如此。但是这部小说里,那些衣香鬓影的人,珠光宝气的人,一点不讲武德,他们已经有了整个世界,却自私冷酷,吝于对别人拿出那么一点点温柔。
而现实并不比小说更美好。有一个家里有很多钱的姑娘,开着视频,去体验做一个打工人,影视与小说里有许多类似的桥段,那些隐匿身份的富家子女,想去看看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但这个姑娘不一样,她没有好奇心,只是单纯往打工人这个名字抹屎。
不是所有拥有优越条件的人,愿意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共情是一种能力,更是心怀良善。
我的小姨去年去世了,她是一个傻子。三岁的时候,一场高烧引发的脑膜炎,毁掉了她的人生。她生病垂危时,姥姥抱着她,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下走,要走几十里山路,去市里看病。
当时姥姥还要钻一道很长很长的火车隧道,这个隧道一直在那里,很多年后我偶然经过,试着钻进去,幽深的暗浸入骨髓,刺激的毛骨悚然,我赶紧退出来,而姥姥当年抱着小姨,就能一直往里走,直至看到尽头处的光。
要心怀多少的爱,才能走过那么一段黑暗。
我和表兄妹们长大的过程,小姨一直陪伴。我们从小和她玩在一起,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压井,夏天时我们让小姨压水,我们一盆盆接满,把透心凉的井水泼在身上,酷暑的燥一下无影无踪,小姨就在一旁傻乐。女孩们跳皮筋,让她撑绳子,男孩们玩打仗,让她扮坏人。她和我们打打闹闹,我们慢慢长大,她几乎不变。
我们从不觉得小姨是一个异类,她喜欢在家附近的街道闲逛,对着谁都微笑,从不会伤害人,但架不住总有陌生人无法忍受一个傻子,对她恶意相向。有时是大人,有时是小孩。许多人的心头无法将一个傻子当做同类,她明明什么都没做错,是最可怜的受害者,却总会招致外界刻意的伤害。小孩子会结队冲她扔石子,扮鬼脸,大人们更坏,他们教唆小孩子这么做。
小姨幸运的是有一群外甥和外甥女维护她,我们在街头遇到,就会把小姨拉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小姨。当一个傻子随时有一群亲人为她站出来,她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当自己的亲人发自心底接纳她,那么外边的恶意就会缓缓退却。
后来有人来给小姨介绍对象,媒人对姥姥说,你不能养她一辈子,找个人家,给人生个孩子,以后就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姥姥很纠结,找大家商量,聊来聊去,结论是不可以。我们的顾虑是,小姨生活不能自理,结了婚不能给人做饭,又不会说话,如果挨了打,受了委屈,怎么办?
小姨从此就一直跟着姥姥,姥姥到90岁了,还拼命攒钱,想着自己身后,有一笔钱留给小姨,无论谁来照顾她,都能更用心。但那一天没有来,小姨就走了。她在我们身边生活了很多年,她爱我们,我们也爱她。
小姨很不幸,她本来可以有一个更平常也更好的人生,但当时落后的医疗让这一切未能发生。但她也很幸运,她有一群从心底接纳她的家人,而家人的爱,能抵御世界一切恶意伤害。
还有许多像小姨一样的人,人生却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不幸。那个因为生不出孩子就被丈夫一家虐待而死的可怜女子,但凡她的亲人对她怀有多一点爱,多一点关心,就不会坐视这样的悲剧发生。人生确实有许多时充满无力,因为贫穷,疾病,衰老,缺乏谋生手段,自保且艰难,实在乏力去照顾另一个人,可是当你明知一个傻子离开家门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你就该想想办法,想想办法啊。
等看到这个可怜女子死后,又被亲属配了阴婚,头脑彻底炸裂,我开始质疑自己,在充斥着巨大荒谬感的现实之前,所谓的爱与温柔,是不是太苍白了?
如果生活的土壤充满恶意,是需要付出许多牺牲,才能为一个傻子求得一条生路。
我们家原来住的小区,楼房与平房混搭在一起。老妈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这位阿姨一家就住在带小院子的平房。她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聪明好学,成绩出色。大儿子从小得了脑瘫,每天坐在一架改装过的推车上,推车停在家门前,他就看着人来人往,冲别人笑。到了饭点,阿姨端着饭出来喂他,细声细语叫他小宝。
阿姨家小儿子比我大一岁,经常来找我玩,有时去他们家,我们俩坐在他的哥哥旁边,聊西游记电视剧,交换彼此手里的书,他的哥哥就笑呵呵看着我们,我们也没事逗弄他,惹得他哈哈怪笑,但没有人感到有何不对。
后来我们各自出门求学,断了联系,头脑里这个人也慢慢淡漠下去。只有老妈偶尔会聊聊阿姨一家的情况。有一天,老妈说,阿姨一家都搬到西安,住在了小儿子的房子里。我问是怎么回事?老妈说,本来小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很努力,交了一个女朋友,已经到谈婚论嫁,但是女孩上门,看到了他们家的情况,女朋友愿意接受,但是女孩的父母考虑的更多,认为男孩有这样一个傻哥哥,未来会很辛苦。
婚事于是不成,小儿子后来又相亲几次,对方都顾虑他有一个傻哥哥,不了了之。而阿姨家的邻居亲戚间,流言开始四起,不断有端着一脸好心的人,过来指责阿姨,说你把自己的小儿子害了,他这么大不能结婚,都是你们非要养一个傻儿子,把人拖累了。
在我们那样的小地方,一个家庭的孩子,到年纪不结婚,结了婚不生娃,都是莫大的丑闻,会被完全不相干的人包围起来指手画脚,把罪过全部归结于孩子父母。父母们压力重重,心伤难忍,几乎就要社会性死亡,于是他们去逼迫孩子,逼着结婚,逼着生子,给子女带来巨大的痛苦压力。这痛苦形成一个圆圈,罩住了圈子里所有人,无人幸免。
阿姨家却又多了一重罪过,他们尽心尽力养着一个傻子。家里的傻子如果是女性,还能用生儿育女的方式找到一个婆家,把人送走。而男傻子一辈子只能呆在家里。弟弟因为有一个傻哥哥一直单身,那就是为人父母的过错。
阿姨与叔叔愧疚到极点,在人前抬不起头。小儿子知道了情况,内心激愤,果断回了家,收拾好一切,把父母和哥哥一块接到西安,从此一家人就住在一起。
小儿子的想法是,他有一个傻哥哥,这个事实无法改变,父母之后他是唯一照顾哥哥的人,这个事实也不能改变。那他接受事实。他把父母接过来,让他们远离流言,他把哥哥接过来,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个人能力能改变现状,未来他再结婚。如果改变不了,那他也不能放弃家人,他接受单身的结果。
我已经记不太清阿姨家小儿子的样子,但我记得暑假时他来敲门,进了门就要我快点开电视看西游记,我记得他看西游记时满足的笑脸,而我现在知道,他是一个心怀很多温柔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优越的条件,你往上看,有人在高处,你向下看,有人很艰辛。社会阶梯把人群分成一层层,高低起伏错落,恰如人生百态。对更不幸的人保持一分温柔,可以内心无动于衷,但不打扰与不嘲讽,就已是善待。
我在夜店见过有人斗气,把标价两万块的酒一瓶瓶打开,倒在洗脸盆里洗手。周围看客们围成一个圈,一边拍手一边疯狂喝彩。但我觉得这样无意义挥霍的行为,都比恶意扮演一个打工人的角色,再狠狠去嘲讽的行为要高贵,都比端着一脸善意,跑去指责别人不该养一个傻子的行为要有人性。
如果人类注定要活成一座座孤岛,那你可以去别的岛上做客体验,但不该嘲讽已经尽其所能的岛上人。
一份无意之间流露出的温柔究竟有多珍贵?在我们的成长中,总会有那么一位亲人长辈,他(她)其实也没有特别为你做过什么,但就是一点和蔼,一点礼貌,一点拥有优越的条件却完全不在意的随性,从而倾倒了你的心,在以后漫长的成长中,你觉得应该做一个那样的人,而无论过多少年才会见他(她)一次,你都心怀感念。
感念那一份不经意的温柔,让自己的人生多了一点余味。而我们知道,人生就像电影,最后都以余味定输赢。
我见过最惨烈的一桩因为吝惜温柔而制造的悲剧,发生在小学。那时我和一个相熟的同学经常去看望他久卧病床的小舅,那个年轻人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给我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他的一生都将在床榻之上度过,只有一个母亲照顾,似乎他已经接受了命运。
但后来这位同学不再拉我一起去了,因为他的小舅死了。小舅死在自己母亲之后,办完母亲的丧事,小舅在床上仰着头,问自己的哥哥姐姐,我以后该怎么办呢?而大家彼此看看,对他说,明天再说吧。
当晚,同学的小舅从肚脐眼扯出了自己的肠子。等天亮哥哥姐姐来看他时,他已经死了。
冷风i写个故事,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