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脑膜炎)。SSI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颅内感染与围手术期死亡率直接相关。据统计,我国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6%,病死率高达21%[1]。因此,一旦做出颅脑SSI的诊断,应在脑脊液及采血标本送培养后立即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至此,如何选择抗菌药物就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缺乏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的情况下,熟知SSI的常见病原菌流行趋势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的基础。年Mohnarin监测数据显示,外科患者脑脊液常见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金黄色葡萄球菌(21.5%),不动杆菌属(14%),肺炎克雷伯菌(5.6%),大肠埃希菌(5.6%),铜绿假单胞菌(4.7%)(图1)[2]。
图1.年Mohnarin监测数据(脑脊液分离菌株)
年CHINET的数据显示,株脑脊液分离的菌株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4%,鲍曼不动杆菌占16.1%,人葡萄球菌占10.5%,溶血葡萄球菌占8.4%,大肠埃希菌5%,屎肠球菌占4.3%,肺炎克雷伯菌占4%(图2)。
图2.年CHINET监测数据(脑脊液分离菌株)
从上可以看出,不管是Mohnarin还是CHINET,其监测数据中葡萄球菌占据了所有分离菌株的50%左右,革兰阴性则主要以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因此,经验性用药的药物选择应以覆盖这些菌的抗菌药物为宜。
那么,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相应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鉴于颅内感染潜在的严重后果,目标药物可以从这些品种中选择。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所选抗菌药物是否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据此,常用的抗菌药物又可分为三类(表1)。需要明确的是,抗菌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常明显低于血清浓度;为了取得较好的疗效,所用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应比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至少高出数倍。
表1.常用抗菌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3]
可以通过
氯霉素,磺胺嘧啶,复方磺胺异嗯唑,甲硝唑,利奈唑胺,利福平
炎症时可以
通过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美罗培南,(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不能通过
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克林霉素
注释:喹诺酮类和亚胺培南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当慎用。
综合以上考虑,针对葡萄球菌推荐利奈唑胺或(去甲)万古霉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在非炎性状态下,利奈唑胺透过血脑屏障能力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药物脑脊液浓度/血浆浓度在非炎症性脑膜炎时为66%~70%,炎症性脑膜炎时可达1.2~2.3倍,且对MRSA和MRCNS有高度活性[4]。针对肠杆菌科细菌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第三、四代头菌素,如头孢曲松,也可选择氨曲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3(5):-.
[2]王进,肖永红.年Mohnarin脑脊液分离菌耐药性分析[J].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3]撰写协作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Ⅻ--神经外科感染的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42(13):-.
[4]VillaniP,RegazziMB,MarubbiF,etal.Cerebrospinalfluidlinezolidconcentrationsinpostneurosurgical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46(3):-.
(作者简介:张崇,武汉大学药理学硕士,医院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物治疗学研究,已发表领域内科研论文近10篇,SCI收录2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