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ldquo魔幻rdquo

「医线」是创业邦推出的新栏目,立足医疗健康一线,捕捉行业内最新动态,致力于发现、报道那些已经或可能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人和事,并尝试从中洞察医疗健康领域的新趋势、新方向以及新的创投机会,以供参考。本篇是栏目的第25篇报道,enjoy~文

钟小玉编辑

高嵩头图来源

壹图网

8月13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康希诺生物”)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个“A+H”疫苗股,也被外界称为“新冠疫苗第一股”。此次发行价.71元/股,为科创板历史第二高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价即元/股,截至发稿盘中最高元/股,股价直接翻倍,总市值冲击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相当“魔幻”,盘中振幅达41%,可见市场看法两极分化,但难掩康希诺生物在二级市场的火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当前新冠疫苗研发,我国走在世界前列,也让康希诺站在聚光灯下。康希诺和军科院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成为了全球首款进入II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新冠疫苗,并在《柳叶刀》上发表了II期临床数据,目前在国际多中心探究临床III期的可行性。此外,该款疫苗已于年6月获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款疫苗被认可。

全球新冠现有确诊人数(不含死亡和已治愈)超万,各国都在竞赛,目前更是到了“最后一公里”,哪个国家能率先研发成功,不仅是订单接踵而来,也能树立在国际上的威望。

有意思的是,目前已有国家开始“抢跑”。据最新消息,8月11日,俄宣布注册全球首款新冠疫苗,并称已收到20个国家超10亿剂疫苗的初步申请,但随即引发质疑,因此款疫苗刚完成II期临床试验。美特朗普也放出消息,政府将自Moderna采购1亿剂实验性新冠疫苗,该疫苗目前处于III期临床实验。

同样处于“抢速度”的竞赛中,康希诺生物相比其他疫苗公司却显得有点特别。首先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康希诺生物选择的并非目前技术最成熟的灭活疫苗,而是重组腺病毒载体,因为在康希诺生物创始人宇学峰看来,后者能够同时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在新冠病人体内抗体和症状程度不相关的情况下,更能保证免疫效果。其次,尽管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康希诺生物却选择在国际多中心探究可行性,认为这样打磨的疫苗能真正为全球所用。

其实一直以来,“全球创新”的疫苗研发,是不少回国创业的科学家的“理想”。在全球疫苗市场上,80%的市场份额都被四大跨国药企巨头——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占据。外界对康希诺生物的期待,其实就是对我国自研疫苗何时能够真正站在世界前列的期待,这也反应到康希诺二级市场的表现上。自年港交所主板上市,康希诺生物的股价已涨约10倍。此次科创板上市,康希诺生物依然热度不减。

我国做疫苗的企业众多,为何站在聚光灯下的是康希诺生物?高光之后,其能否持续支撑股价?除了新冠疫苗竞赛,康希诺生物还在以何种方式挑战跨国药企巨头?

多次“请缨”,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据《柳叶刀》统计,全球现有约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在研发中,其中至少17种疫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康希诺生物和美国的Moderna、阿斯利康等,都处于后期临床。

康希诺生物的优势,首先是研发速度上很快。宇学峰透露,团队是从今年1月下旬决定研发的,事实上到3月份就进入了临床阶段。速度和经验分不开,早在年,康希诺生物就以同样的腺病毒载体平台研发过埃博拉病毒疫苗。

那也是康希诺生物首次“请缨”。当时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死亡上万人,康希诺生物和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次联手,抢占“生死时速”。据宇学峰介绍,康希诺生物的主要贡献在于药学、工艺研究以及产业化,也给双方此次新冠疫苗再度联手,打下了基础。

我国自研的这款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从研发到获批上市,仅用三年,是全球第三支,亚洲第一支,也是我国首款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经此一役,康希诺生物“一战成名”。

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当时康希诺生物是国内唯一拥有腺病毒载体平台的公司。这一平台的优势是,除了通过抗体刺激体液免疫,还能引发强大的细胞免疫,对于大流行的疫情来说,能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为何拥有这个平台的是康希诺生物?因为宇学峰和团队在进行肺结核疫苗早期的研究时,想要做优化创新,在国外发现了这一平台的优势,并于年从加拿大引入。

这和康希诺生物的定位有关。究竟走怎样一条路?是全球化创新,还是主要基于国内现状?在战略上,康希诺生物决定对标发达国家,立足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战术上,紧贴中国国情进行产品布局。康希诺生物的疫苗分为三类,全球创新、国内潜在创新、国内最优,这避免了一开始就和四大跨国药企巨头正面竞争,也能够顺应国家政策及国产替代的趋势。

“创新”的诉求,使得康希诺生物在选择上往往能比市场快一步,进而更有能力抓住机遇。目前,康希诺生物有四大核心技术,除了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还有多糖蛋白结合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制剂技术。比如制剂技术,让康希诺生物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在运输存储上优于默沙东,前者可在2-8℃长期保存,而后者必须在-60℃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康希诺生物目前研发管线,共计13个适应症的16种创新疫苗产品。这在疫苗品种相对单一的国内疫苗公司中,比较另类,而且做这样多管线的疫苗研发,对于尚未盈利的公司来讲,其实是一场冒险。因为会有资源不足的压力,以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团队精力。从目前来看,康希诺生物虽然有16种疫苗产品,上市的只有一款埃博拉病毒疫苗,还是作为国家战略储备。

但丰富的管线也有好处。对于一款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15年,还要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积累成功研发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康希诺生物来说,不同的技术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疫苗研发的同时,也能做到技术和经验的互补,从而缩短研发时间,此外,多管线能更灵活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而抓住机遇。

从厂房的建设上,也能看到康希诺生物在“准备”上的极高意识。宇学峰在最近高瓴Hcare峰会中谈到,其研发的疫苗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除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还面对很大的工作,比如加紧建设厂房,尽快把产能做好,因为疫苗效果再好,没有产能则无法解决问题。

康希诺生物已建成的一期生产基地,受访者供图

此前,康希诺生物已经建成一期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完全按照欧盟标准建造,生产规模可达万至万剂。而此次科创板上市,按发行价来算,募集资金总额约52亿,远高于原计划的10亿。按招股书,募集资金中有5.75亿将用于建造二期生产基地,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可达到2亿剂。

商业化信心的背后也有风险,可能面临产能无法消化的问题,这也给康希诺生物的团队的落地能力,提出了挑战。

不惧十年亏损,“四个好汉一个帮”

疫苗的研发,需要大资金的投入。从康希诺生物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到,其各年研发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都在70%以上。特别是年研发费用增长较多,说明公司几款早期在研疫苗,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因为尚无疫苗销售,康希诺生物并没有主营业务收入。

图片来源:康希诺生物科创板招股书

但年康希诺生物开始有销售费用支出,这说明年其已经开始开拓市场。根据招股书说明,年随着部分产品临近商业化,为满足未来产品上市后的销售需求,公司成立市场部与销售部。

从研发进度上来看,康希诺生物也即将迎来产品的收获期。其自研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均已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其中MCV4有望成为我国首创、全球第四家;还有6种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年康希诺生物的货币资金有6个多亿,主要原因是H股上市募集资金,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过高,资产负债率只有17.59%,说明公司虽然偿债能力良好,但在资金利用率上并不高,这和自研疫苗的商业化进度未及公司预期有关。此次超额募资,商业化是否能匹配市场热情,还有待检验。

图片来源:康希诺生物科创板招股书

康希诺生物近三年亏损分别为约万、1.3亿、1.5亿,总体来说,公司未来亏损是否会持续扩大,取决于公司疫苗研发进度,生产能力以及商业化能力。而从募集资金用途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康希诺生物自身也在积极投入准备中。

尽管十年亏损,康希诺生物背后却坚定地站着不少重磅投资方,比如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国投创新等。而这些基金的背书,也让康希诺生物得以有充足的“弹药”。

吸引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投资的,首先是“人”。这位《福布斯》百名全球最佳创投人之一、创业邦“最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jc/55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