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看孩子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有个小孩八岁因患脑膜炎,使得部分脑功能受损,直到五年级才学会认字,智力测试只有七十分。
小孩的父母都是矿工,没什么文化,但从来没放弃过小孩。
父母送他去上学,他也非常认真地学习,就是学得有点慢。
直到小学毕业,小孩还经常写错自己的名字。
老师发怒了:“你是猪吗?”
小孩的姐姐回家后告诉父亲:“爸爸,今天老师骂弟弟是猪。”
父亲回答:“如果你弟弟是猪,那他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猪!”
父亲每次都鼓励小孩:“你很聪明,你会越来越聪明,你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小孩最爱听这句话。
每次考试,小孩都是0分。但有一次,他超水平发挥,考了10分。
看到试卷,父亲兴奋地冲出房间大喊:“快来看,大家快来看,我最聪明的儿子考了10分。”
大家都聚过来看热闹,小孩班上班长的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小孩父亲说:“你们是不是脑子有毛病?满分分,你儿子考了10分,你居然高兴成这样,是不是没见过真正的分数?”
“真的没见过,我儿子考得好,要好好奖励,奖励一只大鸡腿。”小孩母亲骄傲地说。
班长的父亲气坏了:“没见过这么宠孩子的,你看我儿子,在班上考第一名,门门都是分,我炫耀过吗?我从来不炫耀......”一边说,班长的父亲一边拿出儿子的试卷。
“看看我儿子,语文、分;数学、分;科学、还是分,英语、啊!怎么是90分?那10分呢?”
大家指着小孩的试卷哄笑到:“还有10分,不是正好跑这里了嘛!
班长的父亲一把揪过儿子,“你......,我让你不好好学,让你粗心大意,我今天打死你......”
小孩后来回忆说:“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只考了10分的我,蹲在地上幸福地啃着鸡腿。只有一门是90分的班长被父亲按倒在地,狠狠地抽了10下屁股。”
小孩就是著名演说家“卢苏伟”,他写过《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看见自己的天才》等三十多本著作。
卢苏伟的智商多次被评定都只有70,但是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只是他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凡事他都敢想,敢做,并且觉得自己可以做成,因为从小父母一直都给他灌输这个理念。
卢苏伟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一直认为这个自信很重要,它来自于别人对待你的态度,特别是父母,你认为你的孩子笨,他就笨一辈子给你看;你认为他聪明,他就聪明一辈子给你看。
02
不需要事事跟人拼,只需要找到自己的天分
卢苏士继承了父亲的智商,上学时就有阅读障碍,背不出超过3个字母的英文单词,学钢琴手脚也不协调。
卢苏伟夫妇就把每一课教材,每一支练习曲,录成磁带给他反复听。就这样,卢苏士听会了中学英文。
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个天才,只是天才的地方不一样。今天学不会的东西,并不表示没有这个天赋,也许只是方法不对。
卢苏伟考了5次才考进大学,刚入学时,他的成绩一塌糊涂。
教授认为这名学生不够用功,十分恼火。直到卢苏伟的智力测验报告出来,老师才相信他的脑子异于常人。
正是这位严厉的教授发掘了卢苏伟的天分。他发现卢苏伟对于短暂记忆、数字、平面空间感应较差,却在分析、整合、创造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教授说:“你真的很笨,你有九成的能力不如人家,但有一成的能力接近天才,你就用这一成的天分去读书吧。”
找到方法的卢苏伟进步惊人,不仅对学业应付有余,还将警政学50年来的案例分类,四年出版了三套书,比老师的教材还要详尽。
再后来,他以全系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考上司法行政观护人。
他是少年感化官、作家和演讲家,用了二十五年,带领三千名孩子走出生命的谷底。
卢苏伟说:不要担心孩子在各个方面技不如人,只要他在任何事物上有丁点的天分,这一丝微光足以点亮他整个的人生。
社会里,没有人会问你不会什么,而是问你会什么?
然而,许多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不会的地方,并未看见孩子的潜能。
03
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尊重
儿子卢苏士在读五年级时,有一天兴奋地宣布:“我要当一个游民。”
卢苏伟夫妇虽然吃惊,但孩子这样说一定有他的理由。于是问儿子为何想做一个游民。
卢苏士说:“我读了很多历史书后发现,伟大的人物都做过游民,比如耶稣、老子、孔子等。”
卢苏伟回答:“很好,那你就去做一个游民吧。”
中学时,卢苏士读到了霍金的故事,他对父亲说:“我要做一个物理学家,寻找可以替代核能的廉价新能源。”
再后来,卢苏士发现,即便找到廉价能源仍然无法解决贫富差距,所以转去做经济学研究,现在卢苏士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经济学博士。
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尊重,孩子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方向。
04
当孩子有了目标,我们要给予支持
卢苏士小学时的成绩一塌糊涂,毕业那年,他对父亲说:“我要做一件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事情:骑车环游全岛。”
卢苏伟真的花了9天陪孩子骑行,12岁卢苏士也成了全台湾年纪最小的环岛骑手。
上中学时,卢苏士仍然是班上学习最差,动作最慢的孩子。
卢苏伟鼓励孩子学习游泳,每天多游10米。
一年后,卢苏士已经可以轻松横渡米的日月潭,游完后觉得不过如此,意犹未尽。
运动上的成功给卢苏士带来了自信。
卢苏士读中学期间永远是5点起床,念足12小时的书。后来,他以建国中学第六名的成绩毕业,考入政治大学,4年后,又考上台大研究生。
孩子有了目标,父母就要全力支持,然而大部分父母都是口头上鼓励,行动上从来没有任何支持。
卢苏伟父子都是阿甘式的人物,虽然智力上有障碍,但都是通过父母的教育,自己的努力获取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获取成功时,那么一定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不懂得呼醒孩子心中的巨人。
要呼醒孩子心中的巨人,不仅需要足够的“爱”,更需要足够的知识,脑中空空,拿什么启迪孩子。
教育孩子关键在于提升自己。
有的家庭,孩子主动吸收营养;有的家庭,孩子被动接收知识。
有的父母,自信乐观、积极主动,坚毅果断,每刻都在释放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最省力,孩子无时无刻都主动吸收着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
有的父母,自卑懦弱、消极悲观、优柔寡断,每刻都感觉生活对他最不公平。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最费力,孩子在努力起飞,脚上还挂着两个沉沉的沙袋。
教育孩子,从自己开始,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