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狂犬病?
A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其按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一周以内发病或者1年以上再发病的情况均极为罕见。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后,几乎%死亡。狂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导致的。尽管狂犬病具有致死性,但却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Q
狂犬病病毒是只有狗才能传播吗?
A
不是。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这类动物都能传播狂犬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
犬是我国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
根据我国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况,致伤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分三个等级:
1
高风险
1、犬、猫;
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
3、蝙蝠。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一律应及时进行开展暴露后处置。
2
低风险
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
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不建议开展暴露后处置。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建议按照高风险动物处置。
3
无风险
非哺乳动物不患狂犬病,如龟、鱼、鸟类、昆虫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Q
目前狂犬病在我国流行形势如何?严重吗?哪些人最有可能得狂犬病?
A
我国是狂犬病的流行国。几乎全部省份都有过狂犬病报告。最近一次疫情高峰为年,全国报告了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例数持续下降,年全国共报告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当前狂犬病仍然是我国第三大传染病死因,我国因狂犬病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和肺结核。我国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夏秋季高发,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8月。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一般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的2倍;15岁以下儿童和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当前我国狂犬病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其次是猫伤所致;此外个别地区发现野生动物(如獾)传播的狂犬病病例。我国也曾报道因移植狂犬病患者的器官而感染狂犬病毒发病死亡的病例。
狂犬病病毒属是人人易感。在狂犬病流行地区,如果被犬、猫、蝙蝠等野生动物咬伤,应该及时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不能掉以轻心。
Q
如果被狗咬伤,应该怎么办?
A
如果被狗咬伤,对于轻微伤口(不导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建议第一时间自行处理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管)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然后及时到犬伤门诊(也叫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处置。医院的急诊科,或者预防接种门诊,或者是独立设置。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控机构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