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疾控提示秋冬季小心中招这些传染病

随着秋冬季到来,天气逐渐变冷,一些传染性病毒和细菌也蠢蠢欲动。10月7日,重庆疾控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市民注意预防以下几类秋冬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有的还有皮疹、腹泻。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常见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有:

新冠病毒感染,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多为中低热、部分可为高热);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出现肺炎表现。

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干咳、鼻塞、流涕、咽喉痛,同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有致命的风险。

水痘,多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起病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

其他常见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等,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人群免疫力的提升,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仍需注意防范与鉴别。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很重要

重庆疾控建议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如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水痘、麻风腮、流脑疫苗,接种后可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切断传播途径;倡导在密闭公共空间戴好口罩,尽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主动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合理饮食,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肠道常见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常见秋冬季肠道传染病有: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以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3月发病为主,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预防肠道传染病记住“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水产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实行垃圾分类,防止水污染;接触可能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

提倡分食制,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应自觉停止宴请聚餐;

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华龙网首席记者连肖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wh/99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