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死时五十岁。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的第五次东巡途中,秦始皇的身世在历史上的争议颇多,他的死同样也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史记》中关于秦始皇之死的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
公元前年,张良与一大力士在秦始皇东巡时进行行刺,由于秦始皇早做准备,他身后的一辆伪装车辆被重锤砸得粉碎,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追缉。随后,在继续巡游的途中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除灾难,秦始皇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
公元前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由于一路劳顿,巡游至平原津秦始皇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并送信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然而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附近)。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小有病,体质偏弱。且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批阅裁决,工作极度劳累;再加上在七月酷夏中东巡,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他在途中病发身亡。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也有人认为他死于脑膜炎,总之是因病而亡。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是从史书推敲,发现了可疑之处,认为是赵高谋害了秦始皇。从秦始皇死后的种种迹象来看,赵高有比较大的可能性早就开始谋划全局。赵高不仅曾发表过弑君言论,而且在二世胡亥继位后还有弑君的公开行动,将胡亥逼迫自杀,可见赵高有这种悖逆心理。
另外赵高与扶苏长期以来不合,他最怕的是秦始皇将帝位传于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刚毅武勇,再加上大将蒙恬辅佐,无疑会是一位明君,然而这是赵高最不想看到的,秦始皇病重之时,随行的扶苏亲信蒙毅便被遣返回边关,这突然的人事变动,很像是早有预谋。
秦始皇死后,赵高说服胡亥威胁李斯,三人经过密谋,伪造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扶苏。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不停的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还继续摆出巡游的架势,由于夏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掩人耳目,三人想办法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来掩盖臭味,迷惑众人。
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到了赵高手中。
这种观点认为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政变,这场政变的导演是赵高,其他人都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至于赵高具体怎样害死秦始皇,这正是历史上的空白之处,只能根据前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来思考推敲。
关于秦始皇之死至今仍有种种疑点,史书上的记载也在死亡时间,死亡地点,遗命内容等方面均有争议,是病故还是被害?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f/1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