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CNS感染性疾病,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HSV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在人类大约90%HSE由HSV-1引起。仅10%由HSV-2所致,且HSV-2所引起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被HSV-2感染所致。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是病毒潜伏的主要场所,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潜伏在骶神经节。当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度活化,通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侵入脑组织,常选择性损害额叶基底部和颞叶,不损害豆状核。
定义:MRI可以发现很早期病变,MRI检查呈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例病变只发生于额、颞、枕叶和脑岛,未累及基底节,豆状核常不受侵犯。病变区与豆状核之间界线清楚,凸面向外,如刀切样。较有特征性
MRI上,病毒性脑炎表现为脑内多发性或单发性病灶,多见于双侧大脑半球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丘脑区,多为不对称性分布,但病灶位于基底节区则多为对称性分布,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病灶形态多为斑片状、脑回状、斑点状改变。病灶信号在T1WI呈较低信号,部分不均匀,少数稍低或等信号,合并出血者则有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病灶仍呈高信号且病灶边界更清楚。强化多为斑片状、脑回样强化,少数为斑点状、环形强化。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HSV首先在口腔和呼吸道或生殖器引起原发感染,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康复,但不能彻底消除病毒,病毒以潜伏状态长期存在体内,而不引起临床症状。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是病毒潜伏的主要场所,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潜伏在骶神经节。当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度活化,经三叉神经轴突进入脑内,引起颅内感染。成人超过2/3的HSV-1脑炎是由再活化感染而引起,其余由原发感染引起。而HSV-2则大多数由原发感染引起。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组织水肿、软化、出血、坏死,双侧大脑半球均可弥漫性受累,常呈不对称分布,以颞叶内侧、边缘系统和额叶眶面最为明显,基底节常不受累,(刀切征的原因)亦可累及枕叶,其中脑实质中出血性坏死是一重要病理特征。镜下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状,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内含有疱疹病毒的颗粒和抗原,是其最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