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咨询)
毛玉兰,结核科八病区主任,医学学士,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学士学位,主任医师,中国防痨协会会员,哈尔滨市防痨协会临床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32年,擅长肺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危重症的抢救;难治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熟练从事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开展的胸腔注射尿激酶预防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腹腔注射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继发肠梗及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脊髓型阻填补了省内空白。曾参与国家星火计划科研项目,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已获省市新技术应用奖10项,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
毛玉兰主任为您解读如何区分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分:
一、致病因素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脑膜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脑膜,称为病毒性脑膜炎。
二、发病过程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以亚急性起病为主,早期有午后低热、食欲下降、周身无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继而逐渐出现高热、嗜睡、头痛加重、喷射性呕吐、颈部强直甚至昏迷等症,多数可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治疗中及肺结核密切接触史。
病毒性脑膜炎以急性起病为主,发病迅速,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左右,剧烈头痛、颈部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可伴有全身不适、畏光、咽痛、眩晕、精神萎靡等症。
三、治疗疗程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为慢性疾病,一般治疗时间长达1年。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呈良性过程,临床表现可迅速好转甚至消失,治疗时间一般2至4周。
四、脑脊液检查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细胞数及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及氯化物降低,而病毒性脑膜炎仅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数轻度增高。
五、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检查一般可见脑膜、脑实质粟粒样病灶、结核瘤、干酪灶、脑底部渗出物等,脑膜、脑实质粟粒样病灶、结核瘤、干酪灶是结核性脑膜炎较特异性表现;而病毒性脑膜炎仅见脑水肿,严重可见炎性病灶形成的大小不一、界限不清、不规则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单纯疱疹脑炎易侵犯颞叶等处。
六、治疗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需规律抗结核治疗,辅以降颅压、抗炎、应用激素护肝对症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需抗病毒治疗,如有可能可依据脑脊液病毒分离针对性抗病毒治疗,视病情辅以抗炎、降颅压、应用激素对症治疗。
患者结核性脑膜炎容易诊断吗?
毛主任解答: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难易不能一概而论、一蹴而就,早期、中期、晚期及典型与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难易不尽相同。
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较容易诊断,患者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腰穿测脑压明显增高,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提示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数升高,葡萄糖含量及氯化物降低,合并或不合并肺结核,即可明确诊断。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比较难。
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由于其疾病特点未明显显现,易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新型隐球菌性脑炎、脑寄生虫病等相混淆,需进行相关各种病原学及其他特异性检查,甚至需进行试验性治疗,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病程长短、治疗效果等,并对其一系列复杂过程进行严密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较难,如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老年结脑、单纯发热结脑、精神神经症状突出结脑等,应详细询问有无结核病病史,有无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积极进行颅脑、肺、淋巴结等相关系统器官影像学检查寻找依据,同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脑膜或脑实质疾病,并及早进行腰穿观察脑压及脑脊液变化,必要时可尽早给予诊断性(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产生并发症,并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