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检出条肺炎克雷伯菌,根据-年CHINET脑脊液分离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数据显示,脑脊液样本中最常见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
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3.4%,其中年脑脊液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2.6%,高于年CHINET无菌体液的监测数据(24.4%)。
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7.1%,明显高于同期-医院监测结果(1.6%和1.9%)。
检出XDR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6.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强活性,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构成了严重威胁。
该类细菌常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如AmblerA、B、D组β内酰胺酶中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某些ESBL,如CTX-M、AmpC、β内酰胺酶等,外膜孔蛋白低表达或缺失及其他耐药基因,因而对多数或全部现有抗菌物耐药。其所致感染病死率高,有效治疗药物少,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克雷伯菌病原简介克雷伯菌属包括产酸克雷伯菌(K.oxytoca)、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pneumoniaesubsp.pneumoniae)、臭鼻克雷伯菌(K.ozaenae)、鼻硬结克雷伯菌(K.rhinoscleromatis)、肉芽肿克雷伯菌(K.granulomatis)、新加坡克雷伯菌(K.singaporensis)和异栖克雷伯菌(K.variicola)等。
形态及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0.3~1.5)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痰标本直接涂片染色,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状,单个或成双排列。荚膜染色外周可见透明、环状荚膜。菌血症或脓毒症患者血标本直接涂片查见革兰阴性杆菌,有些肺炎克雷伯菌在血培养肉汤中的呈长丝状。
图1肺炎克雷伯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形成较大、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隆起、大而黏液样、易融合的、粉红色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
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呈蓝色菌落,在XLD琼脂平板上呈黏液黄色菌落。
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上呈蓝灰色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极少菌株可出现较大、粗糙型、野菊花状菌落,多次传代可还原。
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备注:图2:肺炎克雷伯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图3:肺炎克雷伯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黏液性菌落特征(72h);图4:肺炎克雷伯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图5:肺炎克雷伯菌丝状粘连(麦康凯琼脂平板);图6:肺炎克雷伯菌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图7:肺炎克雷伯菌CHROMarar定位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18~24h);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TSI为A/A,IMViC--++。主要生化反应见表1。
表1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生化反应(阳性%)
鉴别要点本菌特征: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隆起、黏液样,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IMViC--++,脲酶、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试验阴性。
与土生拉乌尔菌的鉴别:肺炎克雷伯菌脲酶试验阳性,土生拉乌尔菌则为阴性。
与产气肠杆菌的鉴别:肺炎克雷伯菌赖氨酸脱羧酶、脲酶试验阳性,动力、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为阴性;产气肠杆菌动力、鸟氨酸脱羧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均为阳性,脲酶试验阴性。
与阴沟肠杆菌的鉴别:两者的IMViC反应相同,均为--++,但肺炎克雷伯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为阴性,阴沟肠杆菌则相反。
与其他克雷伯菌鉴别,详见表2。
表2克雷伯菌属种之间的关键性试验(阳性%)
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选择详见表3。
表3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选择依据
要点提示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类呼吸道的常居菌,在人和动物肠道内也常见,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临床分离到的克雷伯菌属中,肺炎克雷伯菌占80%以上,是本属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菌血症等疾病。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产ESBLs、AmpC酶等,这些耐药机制均可通过质粒广泛传播。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增多,引起广泛重视,该菌几乎无药可治,其治疗需按药敏结果来选择抗生素,同时需要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管理,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近些年来高毒力(高黏性)肺炎克雷伯菌(hvKP)是造成社区获得性肝脓肿(PLA)的重要病原体。其中PLA相关的K1菌株主要集中于CC23K1克隆群,而与呼吸道及血流感染相关的K1菌则主要集中于CC86K1克隆群。高黏表型是实验室鉴别诊断hvKP菌株的重要特征,肝脓肿主要以引流等外科治疗为主,结合血糖调节或选择组织穿透力较强抗生素治疗等。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推荐治疗方案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体外试验敏感)、厄他培南、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
次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拉氧头孢、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
备注:脓毒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化脓性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菌株之间敏感性差异大,需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王辉等译.《临床微生物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李凡等.《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必杰等译.《哈里森感染病学》中文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联合组织编写.《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Pl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微岩医学的病原宏基因组检测产品PIseq?(PathogenIdentificationSequencing),适用多种临床场景,无需提前预判感染病原,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所有遗传物质(DNA+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可一次性完成细菌、真菌、病毒等+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微岩医学PIseq?采用一整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病原全面、快速、灵敏、特异、可靠的鉴定。
1.高效人源宿主核酸剔除技术:深度去除人源干扰,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
2.物理+化学双重破壁技术:有效提高破壁效率,保障病原检出率;
3.自有PathoXtract?核酸提取试剂盒:轻松消除试剂工程菌对mNGS检测结果的干扰;
4.8大SOP分类提取:保障临床复杂样本提取效率;
5.独有DNA+RNA并建库技术:一网打尽所有病原,避免漏检;
6.DESC?双引擎鉴定算法:“独立鉴定+交叉验证”确保鉴定结果更可靠;
7.PIseq?三级病原数据库+特检库:使检测结果更加贴合临床应用;
8.PIseq?自动化智能报告系统:避免人为差错,缩短报告周期。
PIseq?秉承微岩医学“源于临床,用于临床”的理念,致力于为临床提供快速精准诊断依据,辅助临床决策,助力感染精准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