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典型病变是结核结节形成伴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传播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重要),消化道感染,皮肤发病机制:细胞免疫和IV型超敏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的组成: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少量成纤维中央干酪样坏死
转化规律: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原发性肺结核病病变特点:上下叶靠近胸膜处形成1-1.5cm大小炎性实变灶Ghon灶。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X线哑铃状阴影结局:自行痊愈,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播散(粟粒性)
继发性肺结核:肺尖开始,病程蔓延,自上而下,气道蔓延,时好时坏,波浪前进,上重下轻,上旧下新局灶:肺尖下,增生,非活动性。浸润:最常见,渗出。结核球:纤维包裹干酪样坏死肺上叶。干酪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传染源,内干酪和杆菌肿肉芽外结缔
肺外结核病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溃疡型(环形于长轴垂直)和增生型。(继发空洞型结核结核型腹膜炎:直接蔓延,溃疡型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最常见伤寒: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特点。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突出。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及中心粒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病因:D族革兰染色阴性,肥达反应测血清中抗体增高。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传染途径:伤寒患者及带菌者发病机制:入侵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或孤立淋巴小结,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吞噬菌血症,肝脾淋巴结肿大,败血症毒血症,胆囊再次入血病理变化: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吞噬伤寒的巨噬是伤寒细胞,聚集成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特征性病变)肠道病变:回肠下段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最常见
溃疡特征
并发症:肠穿孔(最严重),肠出血,支气管肺炎,其他
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因:
传播途径:患者和带菌者,粪-口,饮食传播分型
急性痢疾的典型病变: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假膜性肠炎和溃疡(浅表地图状)形成,并发场出血穿孔尖锐湿疣:HPV引起发病机制:接触传播到达黏膜与皮肤交界处,通过小糜烂进入上皮细胞造成感染。HPV的肤质增殖与上皮细胞的分化阶段有关,基底-静止,棘细胞层-早期,颗粒层-晚期,角质层-完整好发部位:皮肤黏膜,尤其是生殖道上皮细胞。好发于潮湿温暖的黏膜皮肤交界处特点:表皮浅层凹空细胞梅毒: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外在活力低不易生存
发病机制:不治自愈,复发梅毒,隐性梅毒基本病理变化: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小动脉内皮和纤维细胞增生)+小血管周围炎(单核淋巴浆,浆恒定出现)树胶样肿(梅毒瘤,三期)
分期
血吸虫病:皮肤接触尾蚴的疫水,主要病变是虫卵引起肝与肠的肉芽肿形成传播途径
基本病理变化:虫卵沉着最严重,未成熟无毒液分泌病变轻微,成熟特征性虫卵结节(血吸虫肉芽肿)
肠道: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急性期纤维化死亡钙化。慢性纤维化腔狭窄变硬肠梗阻,瘢痕形成肝:汇管区。急性粟粒状结节,慢性慢性虫卵结节和纤维化,沿门静脉分支干线型少假小叶,虫卵沉积于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虫卵压迫导致窦前性门脉高压症脾:成虫代谢产物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散在知识点x线上结核球容易和周围型肺癌混淆肠结核大多数继发与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很少血道传播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最明显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结核是输卵管结核,其次子宫内膜卵巢淋巴结结核病最常见于颈部淋巴结伤寒杆菌常积聚在胆囊横纹肌蜡样变性多见于伤寒,凝固性坏死梅毒螺旋体入侵6周才有特异性抗体梅毒第二期传染性最强梅毒病人猝死原因是主动脉瘤破裂假结核结节见于慢性血吸虫病原发肺结核和继发肺结核都会引起粟粒性肺结核伤寒肠道溃疡形成主要原因是过敏反应细菌性痢疾肠道溃疡形成主要是内毒素,水样腹泻形成主要是外毒素结核杆菌毒力有关的是脂质结核是IV型免疫原发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是主要死因肠结核最容易引起肠道狭窄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最明显伤寒杆菌主要致病是内毒素伤寒主要传播途径是苍蝇痢疾主要致病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伤寒传染途径是口卡波西肉瘤是梭形细胞和血管构成的恶性肿瘤血吸虫玻璃样变钙化,梅毒无钙化,结核干酪样伤寒急性增生性炎症血吸虫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原发性肺结核的基本病变包括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特点是脑底部有灰黄色混浊胶冻样渗出物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在大肠壁和肝流脑灰质最明显
Faustpean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