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年第五期(总第十二期)
新冠肺炎
情报速递
国外资讯
NEJM:核酸阳性就有传染性吗?患者样本持续追踪揭示新冠病毒失活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篇通讯文章为新冠感染者排出病毒、特别是病毒的传染性会持续多长时间提供了重要证据。韩国研究团队对一批患者呼吸道样本的长期持续检测结果表明,脱落病毒失活的时间远短于核酸转阴所需时间。
这项研究对象为年2月-年6月期间在医院(Chung-AngUniversityHospital)住院、经核酸检测确认为阳性的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团队对他们的呼吸道样本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和培养,以评估活病毒脱落的持续时间,并与患者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进行对比。而病毒在培养实验中有活性,则意味着传染性。
研究中,大部分取样频率为2天一次,总体间隔在1-5天。通过对新冠病毒N(核蛋白)基因的检测进行定量分析;在病毒培养中,如果两次噬菌斑测定(plaqueassay)均显示病毒无增长,则停止培养。
共有21名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76%为男性,71%患有肺炎,38%接受了辅助氧疗。这些患者普遍患有轻症和中症。共采集了份呼吸道样本,其中89份同时用于病毒培养。
所有89份病毒培养样本中,一共29份(33%)有活病毒。从患者发病到呼吸道样本中病毒失活的中位时间是7天,排出活病毒的最长时间为12天,也有1例患者在退烧后3天才在呼吸道样本中检出活病毒。而发病到核酸检测转阴的中位时间则远远更长,为34天。与此同时,只有当核酸检测CT值≤28.4时,病毒培养才能检出活病毒。距离发病时间越长、核酸检测出的病毒载量越少,检出活病毒的概率也越小。
研究团队指出,这些数据有助于指导对新冠患者的隔离期长度,以及评估患者对密切接触者的二次传播风险。
来源网站
指南共识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55:
网络预发表.DOI:10./cma.j.cn-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来源网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类辅助生殖机构和精子库应对管理专家共识
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41(01):1-6.
DOI:10./cma.j.cn-08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给人类生殖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COVID-19疫情的日趋稳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稳妥地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成为重要工作。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依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COVID-19感染防控要求,结合辅助生殖技术的特点,从门诊就诊、住院治疗、手术室、治疗随访、辅助生殖实验室和精子库等方面总结经验和建议形成本共识,以期为全国的辅助生殖机构顺利复工复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来源网站
药物研究
新的虚拟筛选策略识别可抑制新冠病毒的现有药物
据ScienceDaily网站12月31日消息,一种新颖的计算机药物筛选策略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表明最初开发用于治疗淋巴瘤的化学药物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有可能被重新用于治疗COVID-19。中国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PLOSComputationalBiology期刊中介绍了这些发现。
为了帮助对现有药物进行虚拟筛选,该团队结合了多种从不同的互补角度模拟药物与病毒的相互作用的计算技术。他们使用这种混合方法筛选了1,种现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靶向称为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病毒蛋白来抑制SARS-CoV-2的复制。
新的筛选方法确定了四种有希望的药物,然后在实验室实验中对它们进行抗SARS-CoV-2的测试。其中两种药物,pralatrexate和阿奇霉素,成功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的实验室实验表明,pralatrexate比目前用于治疗一些COVID-19患者的药物瑞德西韦更强地抑制病毒复制。
这些发现表明,pralatrexate可能被重新用于治疗COVID-19。但是,这种化学疗法药物可能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并且用于晚期淋巴瘤患者,因此不能保证COVID-19患者立即使用。尽管如此,这些发现仍支持使用新的筛查策略来确定可以重新利用的药物。
该团队正在开发另外的计算方法,以生成新的分子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开发成治疗COVID-19的新药。
来源网站
病毒检测
Seegene开发出全球首个能够识别病毒变种起源的COVID-19变种检测方法
据PRNewswire网站1月31日消息,韩国生物技术公司Seegene宣布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COVID-19变种诊断试验,能够筛查COVID-19,并在单一反应中识别多个突变变种。
Seegene的新变种测试“Allplex?SARS-CoV-2VariantsIAssay”可以检测和区分病毒变种,包括那些被发现更具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毒变种。新的变种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到COVID-19,还可以识别出来自英国、南非以及日本和巴西等其他地区的主要基因变异。此外,它可以预筛选可疑的新变种。
Seegene的新产品集成了至少10种专利技术,包括mTOCE?的多重实时PCR方法,这是只有Seegene才能利用的尖端技术。这种创新技术使该测试能够检测出发生突变的特定靶点,仅用一管试剂就能精确检测和区分冠状病毒及其突变种。
使用Seegene独特技术的另一个关键特点是其内源性内部控制,可以验证整个检测过程,包括适当的样本收集。
利用Seegene的大数据自动监控系统(siliconsystem),公司正在密切监测和分析COVID-19及其变种的全球数据库,使其能够快速响应产品开发。
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或快速抗原/抗体检测来诊断COVID-19感染或抗体的存在。但是,目前的诊断方法在筛查病毒变种方面存在局限性,阻碍了有效的疫情预防。
据该公司官员称,Seegene计划“优先向全球组织和政府提供COVID-19变体测试。”
来源网站
OraSure公司的新冠唾液样本采集试剂盒获紧急使用授权
据BioSpace网站1月29日消息,美国OraSureTechnologies公司是即时诊断测试、标本采集设备以及微生物组实验室和分析服务的领导者,宣布了其子公司DNAGenotek的产品OMNIgene?·ORAL(OM-)唾液采集试剂盒,包含在授予AmbryGenetics的紧急使用授权(EUA)中,用于其AmbryCOVID-19RT-PCR唾液测试。OMNIgene?·ORAL将被用于非侵入性和自我管理的唾液收集和稳定,用于检测和识别SARS-CoV-2RNA。这是第八个EUA,其中包括来自DNAGenotek公司的收集设备。
AmbryGenetics将利用OMNIgene?·ORAL与EUA授权的检测,为人群筛查和重返工作项目提供COVID-19病毒感染检测,以及在医疗机构的样本收集。OMNIgene?·ORAL采集设备的使用可以让个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在家或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诊所采集样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感染者的接触风险。
自收集设备包含在八种病毒RNA检测中,这些检测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EUA认证,授权该公司的设备在多种检测中在家或诊所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接受检测的机会,而且保护其他人免受潜在的接触。DNAGenotek帮助AmbryGenetics提供方便、安全、准确的检测,作为其COVID-19病毒护理平台的一部分。
来源网站
基础研究
SARS-CoV-2刺突蛋白NK突变的影响和分子机制
据EurekAlert!网站1月28日消息,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研究了SARS-CoV-2刺突蛋白NK中一个氨基酸变化的影响和分子机制。NK突变是受体结合域(RBD)中第二常见的变体。NK突变于年3月在苏格兰首次被发现,到年1月,全球有30多个国家发现了该突变。
该项研究的同行评议版本发表在1月25日的《细胞》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携带这种突变的病毒在毒性和传播能力上与野生型病毒相似,但可以更牢固地与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重要的是,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突变赋予了病毒对一些人的血清抗体和许多中和单克隆抗体的抵抗力。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病毒有许多方法改变免疫优势域以逃避免疫,同时保留感染和致病的能力。
该研究报道的NK受体结合域(RBD)的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这种新的突变在病毒和ACE2受体之间引入了额外的相互作用,一个单一的氨基酸变化(天冬酰胺变为赖氨酸)使ACE2受体形成一个新的接触点,与测量到的两倍的结合亲和力相一致。因此,突变既改善了与病毒受体ACE2的相互作用,又规避了抗体介导的免疫。
研究人员确定NK突变不会改变病毒复制后,就通过分析该变异病毒与多份多克隆血清样本和多份来自康复患者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情况,研究其是否允许逃避抗体介导的免疫。结果发现NK显著降低了一部分单克隆抗体和血清样品的结合能力。研究人员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针对RBD高度保守位点的抗体。
来源网站
科学理性解读COVID-19疫苗Ⅲ期临床保护效力数据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中心;
正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自COVID-19全球大流行以来,COVID-19疫苗的研发一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