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294.html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53:网络预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肺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靶器官。尽管COVID-19部分患者可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例如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的症状,以及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提示颅内感染的症状,但目前尚缺少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神经侵袭性(直接侵袭神经细胞)的直接证据,因此COVID-19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症状,要注意合并其他病原体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我们报告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以供同行参考。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公交车司机,居住地:武汉市,因"咽痛20d,发热15d,咳嗽5d"于年2月14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无发热、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15d前患者自觉发热,汗多,测体温最高为39.2℃,伴有胸闷、胸痛、食欲下降,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14d前起床上厕所时突发倒地,呼之不应,无面色青紫,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约数分钟后清醒,醒后诉头部胀痛,经休息后头痛症状缓解,患者自行服用布诺芬等药物后,发热症状稍好转,体温波动在37~38℃。5d前患者出现干咳,呼吸稍觉喘累,外院胸部CT示双肺上叶斑片状病灶(图1A),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给予阿比朵尔2片3次/d,连花清瘟胶囊1.4g3次/d治疗,治疗后发热和咳嗽症状有好转。2月14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6.8℃,心率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85mmHg(1mmHg=0.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6%(未吸氧),神志清楚,体检合作,对答切题,咽部稍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部体检未见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图1入院前5d和入院后3d患者的CT影像。A:入院前5d外院胸部CT提示患者双上肺外带斑片状感染病灶;B:入院后3d医院胸部CT提示患者双上肺外带斑片状感染灶,较前稍增多Figure1ChestCTimagesthe5thdaybeforeadmissionandthe3rddayafteradmission.A:ChestCTimagefivedaysbeforeadmissionshowsmulti-focalreticulationappearedatperipheralareaofbothlungsofthepatient;B:ChestCTimagethreedaysafteradmissionshowstheareaofreticulationiswiderthanbefore诊疗经过: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4.91×/L,红细胞3.65×/L,血红蛋白g/L,红细胞压积31.2%,血小板总数×/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4%,淋巴细胞百分比10.0%,单核细胞百分比13.0%,淋巴细胞绝对值0.49×/L[正常参考值:(1.10~3.20)×/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77IU/L,天冬氨酸转氨酶50IU/L,白蛋白29.7g/L;肾功能:肌酐51μmol/L,尿酸μmol/L,尿素氮3.1mmol/L;电解质:钾3.1mmol/L,氯79mmol/L,钙2.01mmol/L,钠.5mmol/L,磷1.14mmol/L,镁0.7mmol/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53IU/L,乳酸脱氢酶IU/L,肌酸激酶同工酶3IU/L;葡萄糖8.1mmol/L。入院后继续给予阿比多尔,补钾、补钠、营养支持治疗。入院后第三天,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上叶斑片状感染病灶,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能(图1B),复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核酸(-),完善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核酸(-),甲状腺功能:游离T33.21pmol/L,神经烯醇化酶18.57ng/ml。患者嗜睡,反应迟钝,复查电解质钾4.4mmol/L,钠.9mmol/L,考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inappropriatesecretionofantidiuretichormone)可能性大,给予补钠和限水治疗。入院第六天,复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查血钠mmol/L。患者昏睡,不语,体检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疼痛刺激可见四肢活动,肌张力体检不合作,四肢腱反射(++),无不自主运动,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抵抗(+)。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多发性低密度灶(图2A)。腰椎穿刺脑脊液滴数50滴/min,脑脊液白细胞数38×/L,单个核细胞42.1%,多形核细胞57.9%;脑脊液生化:氯mmol/L,蛋白1.g/L,糖3.0mmol/L(同期血糖9.5mmol/L)。复查电解质:钠.0mmol/L,氯82mmol/L。考虑颅内感染,感染性血管炎致脑梗死可能,但感染性质不清,结核不除外。血钠仍低,加用托伐普坦1片口服1次/d。入院第八天,血钠上升至mmol/L,停用托伐普坦。复查头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左侧额颞叶多发性脑梗死较前增多,部分增大、密度减低(图2B)。复查腰椎穿刺,滴数60滴/min,脑脊液白细胞数16×/L,单个核细胞25.6%,多形核细胞74.4%;脑脊液生化:氯mmol/L,蛋白1.g/L,糖3.0mmol/L(同期血糖10.3mmol/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58IU/L;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墨汁染色与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均阴性;脑脊液结核分支杆菌DNA测定(PCR荧光探针法)(+);脑脊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国家医疗队专家组会诊后考虑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予抗结核治疗(利福平mg/d静脉点滴,阿米卡星mg/d、莫西沙星mg/d口服),阿司匹林(mg/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静脉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入院第九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予以布洛芬、酒精擦浴,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点滴)。医院继续治疗。电话随访,患者于转院后第五天因"呼吸衰竭"死亡。图2患者入院第6天和第8天的CT影像。A:入院第6天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低密度灶,左侧基底节区明显;B:入院第8天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左侧额颞叶多发性脑梗死较前增多,部分增大、密度减低Figure2BrainCTimagesthe6thdayand8thdayafteradmission.A:BrainCTimageofthepatientthe6thdayafteradmissionshowslowerdensityareainbothbasalganglia,obviouslyinleftside;B:BrainCTimagethe8thdayafteradmissionshowslowerdensityareainbothbasalganglia,andthedensityinrightsideislowerthanlasttime讨论COVID-19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武汉市的病例可以采用不依赖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确诊标准:如果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出现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时为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诊断病例[1]。本例武汉患者虽然3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但有发热、咳嗽、周围血淋巴细胞减低,以及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故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患者在入院后出现意识水平下降、脑膜刺激征和双侧病理征阳性,头CT和脑脊液改变提示颅内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两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均有白细胞增高,多形核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的混合型炎性反应,蛋白升高,糖比例减低,倾向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脑脊液呈中性粒细胞为主炎症可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或者急性期。患者脑脊液X-Pert阳性,因此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常可累及脑血管,引进感染性血管炎和脑梗死,可以解释患者临床加重的过程及影像学改变。患者脑脊液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不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伴有严重的低钠血症,不排除代谢因素对患者意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OVID-19主要累及到呼吸道,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少数可以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内科胡波教授团队[2]对例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在COVID-19患中可出现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脑血管病、味觉减退、肌肉损害等神经系统症状,且在重症患者中更容易出现。但这些症状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神经侵袭性(直接侵袭神经细胞)的直接证据。人类冠状病毒(HCoVs)现在有7种,包括HCoV-E、-OC43、-NL63、-HKU1,SARS-CoV,MERS-CoV和引起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或者-nCoV)。目前已确定其中的HCoV-OC43与HCoV-E具有神经侵袭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脑脊液或者脑组织中可检测到病毒RNA[3]。Nilsson等[4]报道了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出现HCoV-OC43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随后出现进展性脑炎表现最终死亡,在该患儿脑脊液检查中未发现HCoV-OC43,但对其尸解脑组织进行二代测序时发现HCoV-OC43阳性。目前HCoV-OC43与HCoV-E仍然可引起季节性的呼吸道感染,但相关的脑炎报道比较罕见。而SARS-CoV在年暴发后已经绝迹。年SARS暴发时香港学者Lau等[5]曾报道了1例妊娠26周孕妇,因重症SARS冠状病毒性肺炎导致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一过抽搐,但脑脊液白细胞无升高,脑脊液PCR测出SARS-CoV核酸阳性,其神经影像学无异常,SARS治愈后无遗留的神经系统症状,因此有学者认为该例SARS患者不符合病毒性脑炎相关诊断标准,其癫痫发作需要考虑代谢等其他因素继发。确定一种新型病毒是否具有神经侵袭性,需要综合病例组的脑炎样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炎性细胞类型和神经影像学特点等,以确立特定的临床-脑脊液学-神经影像学表型;对脑脊液病毒核酸阳性不典型个案需要排除周围血对脑脊液标本的沾染并充分鉴别诊断;从蛋白与基因水平分析阐释病毒嗜神经性的结构基础[6]。根据刘茜等[7]在对COVID-19病例尸体解剖大体病理观察的报告:肺是受累的主要器官,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大体病理观察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该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或排除。周围血淋巴细胞减低是COVID-19患者的特点之一,也被列为该病确诊标准中的诊断条件之一。该例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提示存在免疫功能受损,因此容易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也可导致原有的潜伏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复燃。本例提示:COVID-19患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合并包括结核性脑膜炎在内的机会性感染,进而导致病情复杂与恶化。总之,由于目前尚缺少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神经侵袭性的可靠证据,当COVID-19患者合并颅内感染时,建议进行全面的病原体检查,警惕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规的病原体"。志谢 重庆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感染十病区提供的病例;重庆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所有队员对工作的支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Conflictsofinterest:Nonedeclared
参考文献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