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国家对融合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在普校里拥有了一席之地。那么,在普校里,特殊孩子常见的障碍类型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此作出解答和分享。
1————
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ADHD)
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主要特征是不专注、过动和冲动,这些症状多会造成他们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的表现。
病因及特点:
○目前研究表明,大部分受ADHD困扰的人是由于小脑没有适当地发挥功能。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
○多动症很可能会导致患者成年后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自信心不足、沮丧、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
○另外,多动症成年患者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在普校适应情况:
○多动症儿童在普校里的适应程度,取决于其自身的多动程度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常我们比较注重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问题,但在普校里适应良好的多动症儿童,往往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好的那些儿童。
○他们可能很难持续专注于核心任务,但他们会约束自己遵守规则,尽量不干扰他人。
○而那些难以适应普校生活的多动症儿童,在某些核心任务上的注意力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往往很难遵守学校规则,给他人带来较多困扰。
2
————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病因及特点:
○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与后天家庭教养无关。
○目前学界认为孤独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体现为所谓的“三联症”——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
○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重复刻板行为:以异常的投入和专注程度,沉湎于一种或多种僵化的、狭窄的兴趣中;明显刻板地拘泥于某些特定的、无功能性的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在普校里的适应:
○能够进入普校的孤独症儿童,以轻度和中度居多;孤独症儿童在普校里的适应情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儿童的服从性。
○我们看到,一些合并轻度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儿童,服从性良好,能够安坐在普校的教室里,进行有限的学习;而一些无智力障碍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的儿童,反而不能安坐,游离在教室之外。
○对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在普校面对的挑战更多——因为智力无障碍,他们不容易被同情,反而容易被误解、被孤立。
○那些在普校适应良好的孤独症儿童,不管有无智力障碍,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听从指令”。
3————学习障碍(LD)学习障碍又称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几种以上的特殊性障碍。
病因及特点:
○注意!这类障碍不是由于智力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听觉或情绪障碍所致。
○学习障碍主要源于认知功能缺陷,并以神经发育过程的生物学因素为基础,可继发或伴发行为或情绪障碍。
○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4.3:1;主要包括特定阅读障碍、特定拼写障碍和特定计算技能障碍。
在普校适应情况:
○学习障碍儿童,一般都是在入读小学以后才容易被发现;因为他们在生活认知、适应方面表现正常,在没有学业任务的阶段,看不出异常。
○随着学业任务加重,部分学习障碍儿童合并出现注意力、行为控制、社会认知及交往方面的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经常被大人误解为学习不努力或者智力有问题,尤其在一些注重学业成绩的普校里,这些儿童经常被歧视,他们压力巨大。
4————智力障碍(MR)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在医学诊断上,韦氏智力测试在55-75分的为轻度智力障碍,40-55分的为中度智力障碍,低于40分的为重度、极重度智力障碍。
病因通常包括: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在普校适应情况:
○能够入读普校的智力障碍儿童,以轻度智力障碍居多,在日常生活适应方面的障碍不是特别严重,在学业方面的障碍则比较明显。
○一些在普校里的智力障碍儿童,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异常行为和心理疾病,会更加影响他们在学校里的适应。
○因为智力上的差距,同龄儿童在了解智力障碍儿童之后,容易产生对他们的同情和包容,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
○因为智力上的障碍,他们在理解规则以后,容易遵守规则,在班级环境里通常会显得“很乖”。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