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在线征订
多地吹响新基建项目投资“集结号”
近期,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仅5月上旬,上海、江苏、山东青岛、贵州、甘肃、云南昆明等十余省市出台政策文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文件主要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在部分文件中,明确了新基建发展的量化目标。如:《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年)》的通知提出,明确未来三年新建3.4万个5G基站;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等;贵州省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中,在互联网方面,将加快5G网络建设,力争建成5G基站2万个,实现县县通5G。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左右。此外,个别地区还就“新基建”建设服务出台了专门文件。如:甘肃特别针对新基建的用地服务保障出台文件,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用地范围。也有地方发布了建设标准。如: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标准成果,设立智能城市专项工程,已经启动38个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多个社会投资的通信网络、5G基站、智能化应用等项目。5G、人工智能成重点领域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崛起
根据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在各地公布的年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中,不少省份部署了新基建推进项目。根据赛迪顾问收集分析的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情况显示,安徽、广东、浙江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绝对量较大,分别达到项、项、项;河北、山东、广东的新型基础设施数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43.5%、35.0%、34.1%。随着新基建项目的落地,一批千亿级的“新基建”产业集群有待崛起。例如,广州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亿元。重庆近日也表示,到年形成千亿级5G产业集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副所长周游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体现在新产业、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从政府层面上看,用地、用能和资金等配套政策应加紧落实。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方面,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难以满足新的投资模式需求,需要积极实行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变动,同时规范并推动PPP融资模式,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并抓好项目建设。业内人士表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为基建投资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季度投资增速将明显反弹,相关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下半年将会体现的更明显。政策汇总
年7月,交通部颁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年12月,交通部颁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年)》;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新基建”。政策解读之《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年)》
近年来,交通运输大数据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数据资源基础不够扎实、数据共享开放需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不够广泛、数据安全存在挑战、管理体系尚需健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推进解决。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明确了新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要求,大数据成为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随后在年12月,交通运输部颁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年)》,将交通运输大数据的发展细分到五大行动、21项具体任务上。综合交通大数据新的发展特征,即“统筹推进、加强采集、充分汇聚、综合应用”这“四个重点”。政策解读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计划到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除了在存量的基础设施上对我国的交通进行“降本增效”外,先进的交通设备则扮演“创新”的角色,主要对我国交通的增量进行改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先进设备主要有,型载运工具和特种设备,推进装备技术升级;研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水下机器人、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等;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道路、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和新基建
相对于旧基建中以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为主的“铁公基”,新基建一般以科技、信息化以及增值服务设施为主。有专家表示,新基建的内涵主要是两条:一是连接,连接网络、平台;二是计算,包括算力、算法。连接是基础,计算是核心。新基建的建设内容,重点包括5G、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关键核心硬件、基础应用软件、开源开放平台重大科研设施等。以及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现有的交通仍然较多的集中在存量市场的升级上,创新性较少,但交通系统在向智慧交通升级后,就可以称之为新基建,将以往不能联网的联网;前端以及后端超大规模不能智能分析的,升级算力后分析。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发展车路协同及其相关设备,车路协同作为智能交通和新基建的交集,且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前提,在智能交通板块将率先落地并扮演“标杆示范”的角色。(本文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编辑:陈梅
审核:余大鹏范圆圆苗挺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联系方式:/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面注明转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