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奇迹的一年;届,不平凡的一届。
生活纵然有波折有不舍,但依然继续前行,只有历经风雨的经历才能配上辉煌灿烂的人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时候的老师们,也不再疾言厉色,而是一遍一遍温柔地提醒我们,要仔细,要认真。
因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你奋斗了这么久,请相信,你就说那个奇迹!
3天后的7月7日,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拉开帷幕,我市设海门中学、实验学校、第一中学3个考点,共个考场,名考生参加考试。为落实好防疫工作,各考点将分别设立备用隔离试场。
三天来,小编和同事们冒着连绵梅雨和间或闪现的太阳,深入全市六所高中,走近了名即将奋力一搏的考生、敬爱的老师们,用手中的笔和设备,记录下了个18岁的特殊成人礼,这样的高考,这样的成人礼,一生一次。这一次特别的高考,每个坚持到底的你都是自己的英雄。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
海中:每位任课老师都是心理老师
受疫情影响,这场为实现梦想的奔跑,多了为期一个月的耐力“加时赛”。面对突如其来的延期,让本来就紧张的高三生活更加紧绷。很多同学返校后难免有些不适应,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海门中学教师组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班级氛围布置,开展心理辅导系列活动,考后集体互评,向同学们传授调整心态的技巧和方法,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海门中学提出“5+1”理念,提倡每位任课老师都是班主任,不仅在学科上给与学生专业的帮助,更是学生们的心理老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
在走廊墙上布置的“高三加油站”,上面都是老师帮学生整理的关于心理方面的提醒,闲暇时同学们去看一看,捋一捋。
“高考加油!”,“期待你们的好消息!”……楼道口拐角处,走廊的墙上,一枚枚小小便利贴写满了低年级学生对高三学长、学姐的祝福,一张张小卡片,承载着满满的祝福和美好的寓意,纸短情长,寄托着衷心的祝福。
高三学生正抓住这多出的一个月时间静心备考,课间不时有学生追出来问老师。海门中学副校长顾助东透露,虽然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但现阶段学生心态平稳,这多出来的一个月反而让学生们更有信心,特别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铆足了劲,期待逆风翻盘的那天。
实验:用口号表达必胜的决心
闻鸡起舞、戴月而归,是对实验多名高三学子这两天最生动的学习生活写照。
距高考还有短短四天时间,当我们走进海门实验学校,操场旁的大屏幕正在播放振奋人心的加油话语,倒计时墙无声地记录着时间流逝,偌大的校园充斥着琅琅书声。走廊上,考生们的目标院校赫然在列;教室里,学生埋头苦读,老师倾囊相授。厚积而薄发,三年苦读播下的种子,不日将收获累累硕果。
由于疫情,网上直播授课直到三月底才结束,为减少居家学习带来的影响,学校调整教学方略,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们的状态愈发投入。他们深谙,科学方法加上勤奋严谨,是考场上的制胜法宝。,对高考学子而言,注定不平凡,迟来的高考,意味着最后一搏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但实验学子们,用响彻楼道的口号,喊出了决战决胜、劈波斩浪的信心。
前方是未知的考场,身后是母校、老师、亲人组成的强大后援团。实验的莘莘学子,必将在这个七月一露锋芒。
包中:量身定制“只因为你”
区别于往年,今年的包场中学犹如一只安静等待扑食的猛兽,悄无声息、静默着等候最佳的时机。告别了往年如火如荼的出征仪式,告别了在操场上的呐喊助威,告别了一切能省略的步骤,一切都变得安静了起来。
高三年级主任钱鑫华老师说:“这届高三学子可以说他们是最“难得一见”的一届,因为疫情影响,他们反而变得更加珍惜眼前在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在拼。”路过每一个高三班级,无论是教室的墙上,还是走廊上都贴满了每一名高三学子的美好期盼,静静地看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埋头苦读,就连我们从旁边走过,都没有抬头看我们,仿佛任何事情都无法打动这群学子,默默站在窗前望着他们,一句:“后生可畏”足矣。
自高考延期的通知下来以后,对于包中学子们而言,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弥补疫情带来的影响,学校和老师也跟同学们站在了一起,从绿色通道的开启,到学弟学妹们的理解,无一不为他们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
高三学生搬到单独一栋教学楼,为高三提供便捷的用餐服务,一切都是量身定制的。“对我们的学生,始终充满了很高的期望值”高三(11)班班主任荆延庆说。
一切犹如墙上的时钟一样,时针、分针、秒针,组成一体,名包中学子怀揣着沉着冷静的心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昂首挺胸迎接属于他们的远大前程。
证大:“奇迹”给了我们披荆斩棘的勇气
“我决心在年7月7日—9日的高考中,向自我上限发起挑战,潜心专研学业,做有担当青年,绝不向困难低头,全力实现学习价值。”“战书”已下,必当奋勇一搏!
走进证大中学高三教学楼,恰好下课铃声响起,入眼的不是走廊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身影,而是教室里争分夺秒的少年们,偶有几个迈着匆匆脚步从我们身边一闪而过。
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第一次全班线上复习课、首次高考延期,再次回到教室,面对黑板、课桌,这届的他们是特殊的,但特殊的还有一位——高三(6)班姜鑫。原本应和同学们并肩迎战高考的他,因为身体原因,这次只能站在身后为他们加油鼓劲。去年9月,姜鑫旧病复发,被紧急送往南通附院,心肌炎引发了脑膜炎,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大半年,这期间同学们自发为其捐款,轮流发视频送上关心,老师短信、电话鼓励,同是“战友”,这条光明之路上,他们不希望有一个人落下。大家的陪伴与鼓舞起了奇效,正当他萌生放弃治疗的念头时,病魔奇迹般消退了,大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现在他安心在家休养,还专门录了短视频给大家打气,这段有惊无险的经历给6班学生带来了莫大勇气。“开学以后,他们课间都自发待在教室讨论,操场活动时也在背书,我看着很放心。”高三(6)班班主任王海桥对爱徒们充满信心。
无论是疫情在家,还是开学后短短三个月的冲刺,同学、老师、家长的共同陪伴与鼓励最为有力。在班级朋友圈发一条动态“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必须5:30起床,现在没有资格睡懒觉”——来自一位高度自律的学生,有时候同伴压力抵得上他人的千言万语;高三(1)班陈辰开学后不小心摔伤了腿,在家休息了四五天,情绪也低落了四五天,抱着焦虑心情重返学校却意外收获了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倒水、打饭、搀扶,这让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圆一个梦。
7月3日,高考倒计时4天,全体高三年级11个班,名学生,愿你们不负光阴,乘风破浪,一路前行,高考加油!
一中:最后的每一分钟都很关键
今年的高考因为疫情的到来有了独特的色彩,一中的位学子们也将在三天后迎来自己的人生大考,每一位一中老师们在为大家保驾护航。
高三一班的陈伊伶因感冒在家休息了几天,临近高考的焦虑一度让停课几天的她忐忑不安,身为班主任的储东升在她返校后,单独为她进行辅导,在补习功课的同时,进行心理减压,让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高考中去。
现阶段一中已进入了半停课自习半讲题的模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十年寒窗磨一剑,明朝出鞘试锋芒。
高考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有的人说它是一次残酷的人生体验,对于有的人来说,它是一段难忘的人生岁月,对于有的人说,那是他们学涯生活的新出发点。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升学的平台,是一个去远方的机会,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最后的三天,每一分钟都是关键,愿一中的位学子披荆斩棘,斩获佳绩。
四甲:纸短情长,爱永不会缺席
高三(8)班是四甲中学的艺术班,班级门口挂着的横幅有着特殊的意义。年,学校开设了第一个传媒专业艺术班。那一年,那一届的老师给毕业班的学生制作了这条横幅,横幅上写着“Acceptwhatyoucannotchangechangewhatyoucan”(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
五年来,每一届传媒艺术班的学生都会在这条横幅上签上名字,他们说“这句话是传媒班的班语,是他们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在女生宿舍,学姐们给学妹留下了这句话,这是她们与她们间的陪伴方式。
一条条横幅、一句句寄语,纸短情长,装不下满腔的期待与祝福。
往年这时,四甲部队的兵哥哥都会为一路之隔的四甲中学高三学子们壮行助威。可是今年,因疫情原因,这个极具仪式感的特殊仪式,不得不缺席。“那又能怎样,因为我们的努力,从不缺席”。
你看,密密麻麻的笔记,握笔处磨出的老茧,是高三学子们用努力为梦想之路铺垫;三尺讲台前,老师们倾尽所有,他们在为高三学子灌溉一个个柔软而美好的梦想;黑板上倒数的数字,时刻提醒着同学们,大战在即,不日启程。
六位校长
有话说
虽然地域条件不尽相同,但海门六所高中校长们对于孩子们的爱却是相同的,考生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学生,更是朝夕相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孩子。此时此刻,他们希望每名孩子经历高考锤炼,都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即将踏入人生新征程的特殊时刻,小编和同事们记录下了校长们对孩子们最后的叮嘱和不舍……
那些你认为过不去的日子,
咬咬牙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那些你认为过不去的事情,
也在不知不觉间就这样过去了。
有些战争,注定一个人单枪匹马。
有些战争,单枪匹马也不可怕。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吴佳欢肖敏冬杨镇潇陆文韬朱星俞周姚/撰稿
朱清渊吴佳欢陆文韬朱星俞施天宇朱帅/摄像
朱清渊施天宇/视频剪辑
吴佳欢/排版
吴璟/统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