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男、十岁,头痛、呕吐2天。外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松果体区占位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为求手术转来我院。
查体:神清,精神差,眼球活动无明显受限,听力粗测可。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7ng/ml,参考范围(20.00);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49.91mIU/MI,参考范围(0-5.0)。
影像学头部CT检查:松果体区可见大小约30*24mm软组织密度灶,其内可见钙化。头部MRI检查:松果体区可见大小约32*24mm团片状长T1等-长T2信号灶,FLAIR呈等信号,T1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头部CT及MRI均显示幕上脑室扩大。
手术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
术后实验室资料甲胎蛋白(AFP):70.65ng/ml,参考范围(13.60);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1.08mIU/MI,参考范围(0-10.0)。
影像学资料术前和术后对比。
术前vs术后1
术前vs术后2
术前vs术后3
术前vs术后4
术前vs术后5
病理结果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30%,未成熟畸胎瘤70%,Ki80%)。
辅助治疗儿童脑肿瘤多学科治疗团队会诊建议放射治疗与化疗。
点评:
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治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由于此区域病变病理类型多样,且常常涉及生殖细胞肿瘤,因此在治疗方案上一直缺乏广泛的共识。又由于此区域位置深在周边结构复杂且重要,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当松果体区占位为生殖细胞肿瘤时,其治疗方案的优化对神经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考验。
就该病例而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增高,提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能。如先实施化疗可能起效缓慢,而脑积水症状有可能短时间加重,因此存在风险。如手术只单纯解决脑积水(如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分流手术),后续的放射治疗与化疗可能无法彻底消除肿瘤,仍需二次手术切除肿瘤(Secondlooksurgery)。因此考虑首选手术切除肿瘤并一期打通导水管,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对于经纵裂胼胝体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避免了胼胝体的切开,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结构的破坏。由于不能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手术,因此需要全切除肿瘤才能够确保打通循环。
手术过程:剪开硬膜,显露肿瘤后,先对肿瘤进行减压,再处理尾侧底部与两侧供血及引流血管。最后小心分离肿瘤囊壁与深部大静脉的黏连。肿瘤全切除后可以看到三脑室两侧壁与顶壁,其前方即为室间孔区。
肿瘤质地不均,除稀软成分外,还有大量鱼肉样组织及纤维隔,其内可见有钙化。术中快速病理为:生殖细胞瘤可能。术后病理: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30%,未成熟畸胎瘤70%,Ki80%)。
END
撰文
赵杰李健
编辑
王路飞
审校
刘庆李昊昱
往期推荐:
经静脉入路单纯弹簧圈栓塞处理海绵窦区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上矢状窦中1/3脑膜瘤的静脉重建和手术要点
医院—刘庆教授: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探讨
专家介绍赵杰,神经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年2月-年3月曾在美国犹他大学(UTAHUNIVERSITY)医院神经外科与基本儿童医学中心(PRIMARYCHILDRENSMEDICALCENTRE)神经外科进行访学1年。医院神经外科小儿亚专科主任,儿童脑肿瘤MDT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委员会小儿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攻神经系统肿瘤(尤其儿童脑肿瘤)与脑积水。擅长儿童神经系统(尤其中线区域如:鞍区、松果体区、侧脑室三脑室及四脑室、脑干区等)肿瘤(包括胶质瘤、生殖细胞肿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其他少见肿瘤包括胚胎性肿瘤等)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擅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复杂性与难治性脑积水,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癌性脑膜病、颅内静脉窦栓塞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