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中青云学校
春
季
传
染
病
预
防
春季保健小常识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滋生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除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春季传染病”也不得不防。快来跟我们一起get这些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吧~
春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水痘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空气飞沫传播;被疱疹液污染的用具。水痘的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患了水痘以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以躯干为多,头面部次之;皮疹由最初的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好转后结痂;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但发疹期间要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重症水痘还可发生水痘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
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发生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它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的还会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婴幼儿流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多不明显。
诺如病毒
春季是腹泻高发季节,其中80%以上是由诺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学校中常见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聚集性疫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接触等途径传播,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此外,也可伴随头痛、寒战和肌肉疼痛的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即使症状消失两天后,仍然具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还有接触传播。
风疹
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本病常见的体征有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源是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飞沫传播及日常的密切接触。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预防小贴士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防治春季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校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教室、电脑室、书房等;
6.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必须戴口罩。
7.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并就医,如在校应及时到医务室检查,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行服药。尤其是发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痊愈2天后才能来校上课(腹泻需病愈3天后才能来校)。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居家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8.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稿件来源:青云学校政教处
文字:张朝霞、段丽华
制作:段丽华
稿件审核:王艳
稿件核发:晏小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