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派黑斑蛙脑膜炎药物筛选及治疗方

广告

《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作者

武汉回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运超赵宇江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黑斑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蛙科、侧褶蛙属。黑斑蛙肉质鲜美,广受欢迎,但由于活饵料(蝇蛆、蚯蚓、黄粉虫等)来源有限,成本也较高,其养殖规模一直受到限制。随着近几年的人为驯化,围网“回”形池和板框投喂饲料的模式逐渐突破了黑斑蛙原来的养殖模式,为规模化养殖黑斑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种疾病随之而来。

一、发病情况

年6-9月,湖南益阳市几处养殖基地的黑斑蛙陆续爆发疾病死亡,以蝌蚪和幼蛙为主,养殖基地使用过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水产常用抗菌药治疗均无明显治疗效果。

二、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病蛙在水面间歇性转圈游动;随着病情发展,病蛙头部歪斜,易在水中打转,又称歪脖子病;眼球突出发白(一般是一个眼球发白),呈白内障状;后腿红肿,有出血点和血斑;部分病蛙腹部膨胀,腹中充气,未见大量腹水,内脏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图1病蛙临床症状

三、实验室检验

1、细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发病濒死黑斑蛙的肝脏组织,接种于BHI(BrianHeartInfusio)琼脂培养基,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挑选出形态基本一致,占优势的单菌落再次划线分离,在BHI斜面上保存备用。

在BHI琼脂培养基上30℃恒温培养24h后,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中间隆起,边缘整齐,直径约l~2mm,表面呈淡黄色。

2.染色观察

将分离纯化的培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在倍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细菌单个分散无规则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两端钝圆,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3.药敏实验

以杭州微生物试剂公司提供的成套抗菌药敏感试纸,进行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等较敏感,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等不敏感,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分离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药物

敏感度

药物

敏感度

恩诺沙星

++

庆大霉素

-

链霉素

-

阿莫西林

-

红霉素

-

氟苯尼考

+

头孢哌酮

++

多西环素

+

利福平

+

甲氧苄啶

++

左氧氟沙星

++

新霉素

-

(++:高度敏感;+:敏感;-:不敏感)

四、疾病分析

传统的黑斑蛙养殖投喂蝇蛆等活饵,成本高、规模小,产量低。最近几年随着品种的驯化,黑斑蛙逐渐开始采食人工饲料,规模和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各种疾病的爆发。

此次黑斑蛙爆发疾病的症状与牛蛙养殖中的脑膜炎(“歪脖子”病)极为相似,病原菌形态、药敏实验结果等也与牛蛙养殖中的脑膜炎浓毒性黄杆菌相近。在药敏实验中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抗菌药均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这些药物却不能突破血脑屏障抑制脑组织里的病原菌,而在实际养殖中各养殖基地使用过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等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肝脏病原菌分离过程中得到的菌落较少,这也印证了养殖中使用的药物可以抑制内脏器官中的病原菌,但却不能抑制脑组织里的病原菌。因此,治疗黑斑蛙“脑膜炎“需要使用既对病原菌有效,同时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药物。

五、防治措施

预防:定时定量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每10天用盛典(复合碘)消毒,用量为每瓶用10-12亩水面(根据水深情况可适当调整用量),定期投喂肽酶激安、好喂来等增强蛙的体质。

治疗:发现病蛙时需要及时消毒,可采用盛典(复合碘)或盛荃安(复方戊二醛)消毒,回形池中及岸上都要泼洒2-3次,每次间隔l-2天。同时拌料内服抗菌药,在发病初期使用盛弗康(10%氟苯尼考)g+10%盐酸多西环素g+肽酶激安g拌料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一套用斤蛙体重,连续投喂5-7天;发病严重时,则应使用盛弗康(10%氟苯尼考)g+均克(复方磺胺)g+肽酶激安g,此组方可以突破血脑屏障,一套用斤蛙体重(第一天用量加倍),连续投喂5-7天。

广告

转载声明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tschuanmei

.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涓撲笟鍖婚櫌
鍗椾含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wh/3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