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

书名: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析(第2版)ISBN:4定价:作者:王志红版次:1出版时间:MonAug:00:00CST   本书共分15章。第1章和第2章为总论部分,讲解了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意义、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第3章至第15章分别阐述了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影像诊断相关内容,编者精选了多幅典型影像学图片,在此基础上介绍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临床与影像相关方面的内容。本书第1版深受读者欢迎,*大特点是图文结合,影像诊断与临床结合,文字叙述简洁,便于读者掌握相关信息。目录第1章绪论(1)第2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3)第*节定位定性诊断(3)第二节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5)第3章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9)第*节三叉神经痛(19)第二节偏侧面肌痉挛(25)第三节位听神经疾病(26)第四节臂丛神经痛(27)第五节坐骨神经痛(29)第4章脊髓疾病(33)第*节急性脊髓炎(33)第二节脊髓压迫症(37)第三节脊髓空洞症(44)第四节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6)第五节脊髓血管疾病(48)第六节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50)第5章脑血管疾病(52)第*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2)第二节脑梗死(66)第三节脑出血(92)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五节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第六节高血压脑病()第七节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第八节脑淀粉样血管病()第九节其他脑血管疾病()第6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节概述()第二节病毒感染性疾病()第三节细菌感染性疾病()第四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第五节脑寄生虫病()第六节朊蛋白病()第7章脱髓鞘疾病()第*节多发性硬化()第二节视神经脊髓炎()第三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第四节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第8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第*节运动神经元病()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第三节多系统萎缩()第9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第*节颅颈区畸形()第二节脑积水()第三节脑灰质异位症()第四节胼胝体发育不良()第10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第*节遗传性共济失调()第二节结节性硬化症()第三节Sturge-Weber综合征()第11章运动障碍性疾病()第*节帕金森病()第二节小舞蹈病()第三节肝豆状核变性()第四节亨廷顿病()第12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第*节重症肌无力()第二节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第13章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第二节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第三节Wernike脑病()第四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迟发性脑病()第五节酒精中毒()第六节放射性神经系统损害()第七节缺氧性脑病()第八节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第14章颅内压增*综合征()第15章低颅压综合征()第1章绪论   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中的临床分支之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学科疾病的诊断程序相似,一是定位,二是定性。   一、神经内科疾病诊断程序   1.初步定位主要依靠体征。   2.初步定性主要依靠病史。   3.进一步定位、定性结合辅助检查。   4.再一步定位、定性要有系统观、整体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尤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对神经科医师诊断疾病非常有利。这就需要神经科医师能够正确选择这些方法,并且能够与临床结合阅读和理解这些结果,以便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合理地治*。   二、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1.脑脊液检查。   2.神经影像学检查。   3.神经电生理检查。   4.超声诊断。   5.核医学。   6.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7.基因诊断。   其中,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神经影像诊断程序   1.阅片。   2.结合病史与体征。   3.再阅片。   4.再结合病史与体征。   然后,做出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一般说来,定位诊断比较容易,定性诊断时要注意一些征象的特异性与特征性。所以,有的诊断是确定的,有的则是可能或可疑。   四、神经影像诊断应当注意   1.各种图像,多数是以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图像来显示的,但不同的成像手段,其原理不同,则表现不同。   2.不同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就需要恰当地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方法进行诊断。   3.影像诊断的确立是根据影像表现而推论出来的,因此,可能与病理诊断不一致,这是影像诊断的限度。在进行诊断时,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互相印证。   作为神经科医师要想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应该做到:阅片-阅报告-再阅片-再结合病史和体征。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望而知之谓之神”之效果。但是,对于影像诊断结果应该认识到有些可以确定诊断或定性;有些则只是有特征性,可以见于1~2种疾病,这时,需要结合临床;有些则缺乏特征性,只能提示几种可能,不仅需要结合临床,而且,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随访。   神经病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之“十大病因”有血管病变、感染或炎症、免疫或脱髓鞘、肿瘤、外伤、变性、中毒、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和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为特异性、特征性、非特征性和无阳性发现。   本书重点描述在影像学检查中有阳性表现的疾病。   第2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   第*节定位定性诊断   一、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1.初步定位主要依靠体征,必须进行全面、可靠、准确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根据其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播散性和系统性病变。   不同部位疾病各有其特点。定位诊断时应该注意:有些并不具备定位意义的假性定位体征,如双侧展神经麻痹(图2-1);发病早期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所在,如脊髓疾病(图2-2)。   图2-1假定位体征   男性,18岁,上呼吸道感染后头痛10d。EEG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以脑炎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双侧视盘边界模糊,双侧外展受限。脑脊液压力:mmH2O,白细胞(WBC)10×/L。MRI:双侧额顶白质内、小脑可见多发片状FLAIR高信号病灶(A、B)。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多发斑片、结节状(C)   2.初步定性主要依靠病史,如中医“十问歌”讲“妇女尤必问经期”(图2-3),神经内科“十大病因”。   3.进一步定位、定性结合辅助检查。   4.再一步定位、定性要有系统观、整体观。系统观念: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或是否为内科疾病在神经系统的表现。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图2-2颈椎病   女性,39岁,主诉腰部以下麻木无力15d。查体:双下肢肌力Ⅳ+,T10以下痛觉减退,双侧巴宾斯基征(+)。行胸椎MRI检查未见异常(A、B)。追问病史,病初伴右拇指麻木、右肩部酸痛3d,按摩后消失。再行颈椎MRIT1(C)和T2(D)矢状位像示C6-7椎间盘突出;T1横断像示椎间盘向右后突出,压迫脊髓右侧和神经根(E)   图2-3垂体瘤并瘤内出血   女性,45岁,头晕15d,头部CT蝶鞍内似有等密度灶,追问病史闭经5年。建议查头部MRI显示垂体肿大,其内可见T1高信号病灶(A-C)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顺序   1.意识和精神状态   2.语言失语、构音障碍。   3.头颈部四诊。颈有无抵抗。   4.脑神经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上肢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脉象。   6.躯干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心肺腹,脑膜刺激征(布氏征之颈、胸、耻骨征)。   7.下肢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布氏征之大腿、小腿征,Lasegue征,足背动脉。   8.自主神经发汗、二便。   9.脊柱曲度、压痛、叩击痛。   10.姿势和步态,Romberg征

  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临床记录顺序   1.意识和精神状态   2.语言失语、构音障碍。   3.头颈部四诊。   4.脑神经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运动系统肌容积、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和步态。   6.感觉系统浅、深、复合感觉。   7.反射系统浅反射、深反射、踝阵挛、病理反射。   8.自主神经发汗、二便等。   9.脑膜刺激征颈、胸、耻骨、大腿、小腿征。   10.脊柱、四肢和Lasegue征   四、神经疾病的特殊病史特点   1.意识障碍从旁人采集病史。   2.卒中(急性偏侧功能缺失)*大病损区域,时间,病程,过去发作病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用药情况等。   3.抽搐从目击者处采集病史,目前抗癫痫用药、其他药物及毒品使用情况,其他代谢性疾病,持续时间,外伤或其他潜在疾病史。   4.头痛起病方式、部位、持续时间、搏动性,伴发无力、麻木、视物障碍、恶心、呕吐,与进食的关系,每年发作次数,意识活动丧失,外伤,用药情况。   5.外伤外伤性质及类型,意识丧失,特殊的局灶症状,全身系统性症状。   6.头晕持续时间,加重因素,运动感,视觉、听觉改变,恶心、呕吐,毒品史,用药情况等。   7.晕厥脑或全身性内科疾病。   8.复视、失明双侧或单侧视力改变,其他相关神经症状。   第二节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选择原则   目前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种类很多,临床比较常用的有: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基因诊断等。   选择合理恰当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然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辅助检查均有其局限性,绝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更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临床思维。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项辅助检查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才能正确选择检查项目,明确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腰穿禁忌证如下。   1.颅内压明显增*者,尤其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时,如有明显视盘水肿者,怀疑颅后窝占位者等(图2-4)。   图2-4小脑下蚓部肿瘤   女性,53岁,头痛、头晕3d。MRI显示小脑下蚓部肿块,T1呈等信号(A),增强明显强化(B、C)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如皮肤化脓性感染,脊柱结核(图2-5)。   3.出血倾向者,如血液病、应用抗凝血药物等。   4.病情危重、烦躁不安、不能合作者。   5.疑有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常见于颅底凹陷症(图2-6)。   图2-5腰2椎体结核伴右侧腰大肌肿胀   女性,40岁,腰痛6个月,双下肢无力1个月。MRIT1、T2像示L2椎体下缘骨质破坏,结构不清,L2-3椎体间软组织肿胀向后突入椎管压迫马尾(A、B);冠状T1像示右侧腰大肌肿胀(C)   图2-6颅底凹陷症合并小脑扁   桃体下疝MRIT1像矢状位示颅底角变小,幕上脑室扩大,颅后窝小,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wh/42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