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最后一节课,老师老了,教不动了,下学期你们就要去新校区上学了,你们要听新老师的话,好好学习…….”6月19日,已经79岁的朱天珍老师上完最后一堂课,就要离开默默耕耘了60年的三尺讲台,对她来说,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
朱天珍老师年6月出生在吴家店镇一个小山村,年9月在太阳坡村任教,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太阳坡小学设施陈旧,条件极为简陋。然而朱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从代课老师,到公办教师,直到退休,无私奉献了60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得知朱老师再也不教书了,村里她曾教过的学生们纷纷赶来,上朱老师最后一堂课。太多的话想要对老师说,对记者讲。
朱老师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刚参加工作时,怕误人子弟,白天工作和劳动,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休息了,她还伏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写教案。她总谦虚地认为自己教学不够好,为了教好孩子提升自己的水平,已经结婚生子的她周末背着孩子去几里地远的同学家请教探讨教学。当时笔和纸很紧缺,她背着孩子到沙滩上练习读写。
在那个粮食短缺的艰苦年代,朱老师不忍心看到孩子们饥饿难耐,省下自己的粮食,经常在家做好一大锅饭菜,甚至冒着大雨,蹚过学校前面的小河,端到学校给孩子们吃。当地人说,40到60岁的当地人都吃过朱老师家的饭菜。每逢洪水漫桥,朱老师都在独木桥边等候孩子们,来一个接一个,放学后再一个个抱过河去。冬天,朱老师看到孩子们冻得发红发裂流血的手、脸、耳,非常心疼,把自家里的衣服和鞋袜拿给孩子们。雨雪天,孩子们的鞋湿了,朱老师把孩子的鞋袜脱下来,把他们的手脚捂在怀里取暖。低年级的孩子闹肚子来不及去厕所,拉在裤子上,朱老师不怕脏,把孩子的裤子脱下来,回家取干净的衣服给孩子换上,并且还把脏衣服拿回去洗干净再还给孩子。孩子病了,她抱起孩子就跑去就医,碰上没钱的家庭,她都是自掏医药费,家长送还,她也不要一分。对学生,她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
朱老师的学生、67岁的卢文明含着泪激动地说:“朱老师教了我们家祖孙三代人,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把我们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多,经常吃不饱,朱老师经常给我们带饭。我们的衣服破了,朱老师总是给我们缝补好。朱老师真正是个大好人,我们都很感激她,也希望她老人家别太累,养好身体,享受晚年。”
年6月,朱天珍老师从她为之奋斗并奉献了38个春秋的讲台上退了下来,但是心里很舍不得孩子们。由于村小缺少老师,朱老师又被学校返聘,再次回到心爱的讲台和孩子们身边。她更加珍惜这个机会,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周末还负责看护学校,这一干就又快20年。任何苦难都丝毫无法动摇她的决心和意志,年和年,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面对两位至亲的离去,她忍着巨大的悲痛依然坚强地回到讲台,没有把任何情绪带给孩子们,反而更加慈爱。
年10月,朱老师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医院检查,确诊为罕见的“肺隐球菌病”,附带“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低钾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但从此每个月要靠元的药物维持治疗。出院后,朱老师再次微笑着站上三尺讲台,从未给学校提过任何要求。朱老师北京和上海的学生得知老师生病还在坚持上课,回到家乡专程看望朱老师。然而,朱老师拒收了他们的慰问金,转而建议他们把钱捐献给学校。村里的学生们要给她捐款,她也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她说:“我自己有工资,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大家都不容易。”
朱老师为她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欲无求地奉献了大半生,除了教育部和社会资源保障部联合颁发给她的“乡村教育三十年”荣誉证书和当地党委政府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外,她没有向组织要过任何荣誉。她说:“我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能教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很满足。我是一名老党员,不给组织添麻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朱天珍老师淡泊名利、朴实无华,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用60年如一日的悉心呵护和大爱浇灌着大山深处的花朵,点亮了无数孩子的心灯,交出了感人至深的无悔答卷。
(浉河区新闻中心刘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