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
发烧是宝宝比较常见的症状,相信爸爸妈妈都知道一些退烧的方法,然而并不是每种发烧都是同一个原因,所以需要“区别对待”哦~。今天悟空奶爸就和大家聊聊宝宝发烧这件事。
哪些情况会导致宝宝发烧?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可能会引起宝宝发烧,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病程: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就能自己痊愈。
治疗与护理:对症治疗,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保持鼻腔与口腔的清洁;清淡饮食,让孩子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咳嗽,不推荐吃镇咳药。
2、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如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播极快。
症状:咽痛、发热;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口唇黏膜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
病程:整个过程就是由开始的疱疹(水疱期)到高烧阶段(39℃、40℃),再到后来体温降低、水疱破后的溃疡期,到最后完全恢复。
对孩子来说最难受的几天就是快痊愈的那几天,即溃疡期。整个病程大概在两周左右。
治疗与护理:主要是多喝水,可以喝适量凉开水;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口腔喷雾剂;严重时需在医生建议下考虑补液和退烧;疱疹性咽峡炎通过飞沫、唾液、口腔接触传播,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嘴对嘴亲孩子,避免咀嚼食物后给孩子喂食。
3、扁桃体发炎
有的宝宝发烧的时候会不停地流口水,平时爱吃的东西,也变得不怎么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很可能是扁桃体发炎导致的。
症状:发热、咽痛、吞咽困难,有的孩子也可能有耳痛、打鼾加重、口臭等情况。小一点的宝宝可能出现流口水增多的现象。
治疗与护理:
可以让宝宝用淡盐水或1:呋喃西林液漱口;
局部喷药,大一点的宝宝也可用含片含服减轻局部不适;
退热:咽痛剧烈或高热(体温大于38.5°C)时,可口服退热药。注意多给宝宝少量多次喝温水,有助于降温;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如果宝宝的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可咨询儿童耳鼻喉科专业的医生,决定是否手术切除。一般来说,不到4岁,最好不要轻易切除扁桃体。
4、肺炎
有的宝宝发热的同时还伴有呛奶、呼吸困难,有可能就是出现了肺炎。
症状:发热持续超过3天不退、咳嗽越来越深且明显有痰、呼吸急促、肺部啰音、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等。
检查:可以带宝宝化验一下血常规和肺部听诊,或者是拍一下胸片,看看是不是肺炎,如果是肺炎,就要及时治疗。
治疗与护理: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止咳、平喘、化痰等;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生素;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在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定期通风;多喝水,能够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机体的正常运作。家长可为患儿拍背、翻身,促进痰液的排出。
注意:肺炎可引起发烧,但发烧不会烧成肺炎。
5、药物热
药物热是由用药所致的发热。
症状:典型的药物热多出现在用药后7~10天,个别病例可短至用药后几小时甚至1小时内。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患儿的精神状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正比。如果停药后体温在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强烈提示“药物热”;如果再次用药又出现发热则基本可以确诊为药物热。
治疗与护理: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对于药物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
6、脑炎和脑膜炎
6个月~3岁的孩子容易发生,脑炎和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症状:高烧至39℃以上,伴随精神倦怠、食欲欠佳、眼神呆滞,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检查:尽快就医,目前唯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脑脊液,是一种安全的医疗行为,宝爸妈们不必担心。
治疗与护理:患有脑炎住院的宝宝,需要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患有脑膜炎住院的宝宝,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
宝宝发烧家长需要做什么?不要一发热就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或挂水,大多数急性发热只要口服退热药就可以。
宝宝发热,在家处理流程图:
注:药物退热应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需要服用退热药的情况:
当宝宝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
确定宝宝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是为了缓解不适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