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女,壮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不寻常的医者长路
――读吴锋耀先生《医路长行》有感
文/唐方
医院,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距离,而医院,在别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医护人员微笑着,他们没有停止脚步。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把“救死扶伤和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放在第一位。
年1月,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医院医院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演练。从收治第1例疑似病人开始,经过39天的决战,四医院实现了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疑似患者全部清零,取得了确诊患者“0死亡”、医护人员“0感染”的阶段性胜利。
四医院取得这个阶段性胜利与吴锋耀院长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此时吴锋耀院长已经57岁,疫情发生前已经向市委组织部递交辞去院长职务的报告,请求不再担任任何院级领导职务,回到临床科室工作。而这场疫情改变了吴院长的初衷,作为长期进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传染病专家,他必须放下个人诉求,医院人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2月3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文,让吴锋耀院长党政一肩挑,医院的党务和行政工作。于是他临危受命,领军奋战新冠肺炎疫情战场。
疫情期间,四医院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在吴院长笔下就有护理部主任韦彩云,她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决不当逃兵;有ICU护士黄雪梅,自己身体不好还连续坚守在工作岗位20天,父亲去世也不能回老家吊唁的好护士;有请战去隔离病区护理新冠肺炎病人的护士谭一梅、吴华华等。还有我认识的文学青年、护师曾春梅,她在1月25日大年初一进入负压病房工作的第一天,就负责护理广西收治的第1例确诊病人。由于和阳性患者密切接触,医院隔离一个月,而此时她那体弱多病还从未离开她超过一天的儿子,还不满两岁。
医院,她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却有着无私、勇敢与乐观的战斗精神,她们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没有一个人退缩。吴锋耀院长写到,“与其说我作为院长在领导他们前进,不如说是他们在引领、鼓舞着我向前。”,读到这里,作为一名同样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我感同身受,医院医务人员那种紧张和疲惫,他们的热血沸腾、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不求回报,才能夺取这场战“疫”的胜利。
这是拜读吴锋耀新书《医路长行》的体会,我被吴院长从医37年的情怀所感动,让我们走近他不寻常的医者长路。
吴院长37年来荣获无数奖项,最为感人的是他荣获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人文医生”和全国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荣获这两项最高荣誉,体现了吴锋耀院长几十年坚持用心、用情、用爱投身于医学事业,真心对待每一个患者,身体力行用人文情怀架起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展现了浸满人文关怀的医者形象。
书中读到,吴锋耀院长从走出仫佬山乡到走上从医之道,依然保持着纯朴的底色。从当医院,是他毕生的追求。从因医学结缘到为生命站岗,体现他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团结同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说“走上医学学习研究道路,是今生的缘分,但对医学的热爱,对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对生命与健康的爱惜与维护,应当是源自父亲的身体状况自小给我烙下的心灵印迹。”他通过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令人医院管理者,他对自己选择的职业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全身心的爱,为仫佬山乡也为壮乡人民奉献自己的医学才能,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医者的初心。
这一路走来,漫漫医者长路,医路漫漫长行,人生就像河流一样不停地向前奔流不息。本书中,看到吴院长的治院方略,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为生命站岗”的人医院的发展。他具有优秀的领导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有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都干得风生水起。这里有党的十九大代表杜丽群,有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杨修凯,有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邓建宁。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医护人员,他们在吴院长的带领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也许有人会说,四医院这些年在医学界取得的成就是理所当然,医院的责任;吴锋耀拥有精湛的医术也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医生的天职。医院管理者,吴院长不仅要拥有高超的医术,还应该拥有高尚的医德,广博的仁爱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医院一切事务之外,还尽己所能做雪中送炭的事,他的善良与生俱来。正如他老乡何述强说,“他就是这样,带着对老师、领导、同事的感恩之情一路走来,带上山路的云月,进了县城,迈入省城,依然没有忘记大山深处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他对一个失去生命的幼儿发自内心的惋惜“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闭上了那双可爱的大眼睛,就像一朵应在初春绽放的花朵,悄然枯萎。”《孩子走了我不怪你》这篇读得令人唏嘘,一个如花生命的夭折源自于落后的医疗条件。这件事一直警醒吴锋耀,他知道行医道路上险阻不断,他必须时刻牢记“患者利益至上,力争让病人满意”信条。
还有一件事情更是令我倍受感动。记得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身有残疾的男孩,舞台上的他高亢嘹亮的歌声深深打动了观众,纯朴善良的性格深受观众喜爱。他与主持人的对话善良而有趣,亲切的南宁普通话让观众捧腹大笑。于是我便记住这个南宁男孩,记住这个乐观向上的音乐天才黄卓鹏。
在本书中,我读到这一章节《特聘残疾青年音乐才人黄卓鹏》,令人为之动容。年10月,四医院,体现人文关怀,医院想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综合大楼开设一个七彩之声音乐角。目的是让悦耳动听的乐曲舒缓病人及陪同家属焦虑不安的情绪,提升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也为等候就诊的病人营造一个充满关怀、温暖的就医环境。为此,医院领导到附近的艺术学校寻找志愿者,找到一位有音乐特长但身有残疾的艺校毕业生志愿者,他就是曾经上过央视参加过比赛多次获奖的音乐王子黄卓鹏。
黄卓鹏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校音乐专业,22岁的他表现与常人不一样。原来是他是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终身残疾,右侧偏瘫,智力低下,但这孩子有音乐方面的天赋。这个阳光男孩艺校毕业后还不能医院当志愿者,十分难能可贵,而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培养教育残疾孩子的家庭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在这种情况下,吴锋耀院长心底最善良的那份情怀油然而生,便提议把黄医院特殊职工。四医院这种为国家、为社会、为社区分担社会责任的人文精神,十分令人敬佩。更为重要的是,吴院长让黄卓鹏拥有一份热爱的工作,让黄卓鹏不再孤单,不再为自己的残疾而自卑,凭借自己的特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黄卓鹏的母亲得知这件大喜事时,激动地说:“我一定叫鹏鹏努力工作,尽心弹琴,通过弹唱来‘为生命站岗’!”从此,医院七彩音乐角的专职钢琴弹唱人员,医院每天响起悠扬的琴声,有时还传来动人的歌声,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样的好人好事比比皆是。吴院长说,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安慰,有效的安慰就像给病人吃了定心丸,能够提高他们的机体免疫力,更有效战胜病毒。而让人感到更温暖的是吴院长的医者仁心,他说,需要安慰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我们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需要的并不是赞歌和歌颂,而是理解和支持!脱下防护服,医务人员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家庭的顶梁之柱。“我能做的,惟有及时关心、嘘寒问暖,尽量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吴院长总是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患者和医务人员看到希望,感到温暖。
医院不是慈善机构,而是救死扶伤的神圣地方,医生是悬壶济世的行业。四医院从特聘黄卓鹏这件事,医院的胸襟和格局,医院特色文化底蕴,有光荣的优良传统,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他们不求回报地延伸社会责任,主动承担扶助残疾人的义务,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吴院长的善举还体现在他发动社会力量挽救仫佬族小学生姚万兰的生命、帮助老区人民覃凤莲渡过难关、救助苗族同胞李侦玉等等。我不禁在想,医院,它不但体现在救死扶伤上,还应该体现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医院精神。
医院的领航人,吴锋耀院长是人文医学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实践者。他以人文精神来做医学服务,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技术,体会医学的善、医学的美,认知医学的神圣和仁爱、医学的平等与和谐。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总是能做到。他轻描记录成长的每一个脚印,朴实语言中浓浓的家国情怀扑面而来。那些过往岁月,都记录着他的胸怀、人格、气度与智慧,留下他的格局、理念并浸透到行动中,让读者和患者如沐春风。
“下辈子我还要当医生”,这是吴院长的心里话,也是他从医多年的心得。他获得“人文医生”的称号,实至名归。这是对他几十年坚守理想信念的肯定,也是他牢记使命所获得的幸福感。
老鸟推荐/好书邮购
美女作家郭丽莎的儿童文学新书《秋天的野菊湾》故事新颖,主题鲜明,语言优美,风格清新,配有拼音,名家手绘,精致唯美,适合小学1—3年级学生阅读与收藏。很多孩子买过后,都爱不释手,一读再读。现为回报老鸟传媒的朋友,本书原价29.80元,现卖24元(如需邮寄则多加6元邮资),欢迎家有小孩的朋友踊跃订购。欲购者,请加我n(诗人寒云)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