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
小
常
识
关于冬季传染病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易感人群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现在正是流感盛行的时候,同时伴有新冠肺炎的世界大流行,所以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三)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
(四)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五)预防措施:
1.患者居家隔离治疗。
2.房间内定期开窗通风。
3.必要时用紫外线对房间空气进行消毒。
4.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人。
5.大量喝水,有利于将病毒从身上冲走。
6.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每天可进行半个小时中等强度的锻炼。
7.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保证自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
8.保持充足睡眠,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9.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与流感病人接触要戴口罩,防止自己不被传染。
10.每年在流感高发期接种流感疫苗。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1.脑膜炎双球菌对干燥、湿热、寒冷和一般消毒剂都非常敏感。所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经常通风换气是预防的主要措施。2.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要用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3.要增强个体免疫力,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平时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季。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传染源是患该病病人,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的吸入传播。
腮腺炎以腮腺肿胀为特征性表现。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可同时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可有脑膜炎、心肌炎、胰腺炎、生殖系统炎症等并发症。
预防:一定要居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传染源: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措施: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接种水痘疫苗也是预防此疾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大大减少患病的几率。
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预防疾病的宣传教育,勤洗手、勤换衣物勤晾晒,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家里都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请同学们一定要按照上面的冬季传染病预防措施,做好卫生防护哦!
撰稿:牛静
审核:胡新民张明珠
编辑:陈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