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您需要了解的冬春季传染病流行性脑

传递真诚

Conveysincerity

医院上班时,经常听前辈医生们谈论关于脑膜炎各种凶险的故事。突然有一天接近中午,来了一个3岁的孩子,昏迷不醒,入院不到半天,患儿皮肤逐渐出现瘀斑,在瘀斑中取组织液标本,立刻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双球菌,虽经过积极抢救,但是很不幸,病情仍然迅速恶化,最终患儿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这种双球菌就是可怕的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革兰染色阴性,呈肾形双球菌,也叫脑膜炎双球菌。这种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这种病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脑膜炎球菌可根据不同的荚膜多糖细分为血清群。八个血清群最常引起人类感染(A,B,C,X,Y,Z,W和L),只感染人类。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理生物学与鼻咽定植和多种毒力因子有关。脑膜炎奈瑟菌在鼻咽表面定植是发生全身感染的先决条件。本病遍布全球,曾经在非洲、亚洲部分地区、南美洲和前苏联的脑膜炎大规模流行。这些流行最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血清A群引起,偶尔是脑膜炎奈瑟菌血清C群。冬春季节会出现季节性发病高峰,我国曾多次发生全国性大流行,每隔8~10年出现一次,年流行最严重,自年开展A群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

传染源

流脑的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流脑病人,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达到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不引起症状,不易被发现,而病人经抗菌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所以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由于该菌在体外的活力极弱,所以密切接触传播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比如同睡、怀抱、接吻等,尤其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更有意义。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感染的人群中只有1%出现典型症状,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杀菌抗体很少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因隐性感染而逐渐获得免疫,所以患病的常见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人感染某一组群的奈瑟菌后可产生对这一组的持久的免疫力,各群之间有交叉免疫,但并不持久。

出现哪些症状要怀疑流脑呢

流脑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休克,脑实质损伤,常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及留有后遗症,如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眼病等,也可有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部分病人爆发起病,可迅速致死,就像开头说的那个患儿。特别指出的是,如出现发热、剧烈头痛、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者,要怀疑到流脑,并及时就医。

得了流脑可以治疗吗

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早期的抗感染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常出现休克,早期的液体复苏及抗生素使用,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前提,并可减少爆发性瘀斑的发生。部分病例可能需要对病变进行手术清创和皮肤移植。手指、足趾或肢体深部坏死可能需要截肢。

要怎么预防这种可怕的疾病呢

通过各种疫情后总结三句话,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并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3天,总共不少于7天,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7天。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期间避免聚集,不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佩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多年来使用A群多糖疫苗,保护率以达90%以上,1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对象,新兵入伍及免疫缺陷者均应注射。有条件者可以注射四价多糖疫苗(覆盖A、C、Y、W-血清型)。希望我们永远远离这样可怕的传染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防控方法一定会减少疾病的传播,减少悲剧的发生。

end

文化中心出品

终审:张曦光宫玉民

审核:贾昊楠靳军

责任编辑:冯亚南

图文编辑:王博王英瑜

校对:冯亚南赵媛媛王博

供稿:感染五病区李德春

邮箱:bxscrbyywhzx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f/62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