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年第6期
患者男,65岁,永嘉县岩坦人,因"发热畏寒1d"于年8月19日入院急诊科。患者1d前出现畏寒,伴发热,体温39.1℃,伴全身乏力,偶有咳嗽,无咯血、尿急、腹痛、腹泻、关节疼痛、肌痛症状,未见皮疹,皮肤眼白无发黄。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疾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8月9日台风"利奇马"后,在洪水中曾浸泡数分钟。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76mmHg(1mmHg=0.kPa),意识清晰,精神软,急性面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呼吸运动双侧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5.73×/L,中性粒细胞占比0.,红细胞计数(RBC)3.80×/L,血红蛋白(Hb).0g/L,血小板计数(PLT)×/L,超敏C-反应蛋白(CRP)39.10mg/L,降钙素原(PCT)0.32ng/mL。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感染,右肺下叶小结节,左肺下叶硬结灶。腹部CT提示:盆腔积液。心电图示窦性行动过缓。考虑肺部感染,予血培养并完善生化检查,静滴注射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0.5g,1次/d)。8月20日体温仍38℃,出现腹泻、水样便,约8~9次,血压下降至95/65mmHg,24h尿量mL。血清间接胆红素8.80μmol/L,总胆红素12.70μmol/L,丙氨酸转氨酶57.2U/L,天冬氨酸转氨酶91.5U/L,Na+.6mmol/L,K+3.89mmol/L,葡萄糖7.16mmol/L。复查血常规:WBC4.55×/L,中性粒细胞占比0.,RBC4.07×/L,Hb.0g/L,PLT×/L,CRP98.10mg/L,由于近段时间温州地区正处登革热疫区,为鉴别诊断查登革热病毒NS1抗原,阴性。该日患者出现腹泻,相对缓脉,血CRP较19日升高而WBC及PLT下降,予查肥达试验,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巴坦钠2.0g(2次/d)静滴注射抗感染治疗,同时补液进行对症支持治疗。8月22日体温仍有反复,有畏寒,无腹痛、腹泻,偶有咳痰,无明显咳嗽,神志清,精神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WBC2.31×/L,中性粒细胞占比0.,Hb.0g/L,PLT98×/L,CRP.26mg/L;PCT2.07ng/mL;Na+.8mmol/L。8月19至22日急诊科收治发热伴血压偏低患者10余例,且大部分有洪水浸泡史,因经济原因,部分患者仅做了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且为阴性,未做高通量二代测序证实。考虑到患者反复发热,伴血压持续偏低,伴类伤寒症状,用普通细菌感染很难解释,故请温州市感染病专家会诊。会诊后根据患者症状及病情变化,考虑洪水相关钩端螺旋体病,但不能排除流行性出血热,故采血标本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并送检进行高通量二代测序。同时使用地塞米松针注射液(5mg,1次/d)抗炎,口服利可君(20mg,2次/d)升白细胞治疗。8月23日体温开始下降。肥达试验正常,疾控中心报钩端螺旋体抗体和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阴性。8月24日体温正常,血压/60mmHg,心率55次/min,精神仍软,全身未见皮疹,未见结膜发红,淋巴结无肿大,无肌痛。血样高通量测序回报:钩端螺旋体序列数,问号钩端螺旋体序列数。改青霉素钠针(万U,2次/d)静滴注射降阶梯治疗,预后良好。
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人畜共患病,夏秋季节为流行高峰期,潜伏期一般为7~14d[1],其主要宿主是大鼠。人类感染通常是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或湖泊水或动物而造成的[2]。大部分钩端螺旋体感染呈亚临床状态或症状非常轻,呈自限性。但是,一小部分病例由于多器官系统受累而合并各种并发症:伴有黄疸,脾肿大和肾炎的发热性疾病(称为威尔氏病);伴有严重肌肉疼痛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伴有咯血的肺出血性发热性疾病;伴有肺出血的黄疸;伴有结膜下出血的脑膜炎;伴有心律不齐的高热疾病[3]。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触痛等、酷似流行性感冒[1]。但上诉中毒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有一定困难。本例患者浸泡洪水后9d发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全身乏力,无肌痛、眼红,无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早期诊断确有困难;而在流行病学上,年后与洪水相关的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报道已不多见。
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启动抗菌药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6]。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是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金标准,但是不用于早期诊断。而基于全细胞的快速血清学检测对早期钩端螺旋体病的敏感性较低,并且在高流行地区可能具有较低的特异性[4]。本例患者发热2d后出现腹泻,血压偏低,心率过缓;WBC、PLT3d后下降,CRP、PCT升高;血压持续偏低,补液支持治疗对血压并无显著作用,小剂量激素疗效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加左氧氟沙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特征对诊断钩体病并无特异性,而钩端螺旋体抗体阴性反而使诊断陷入误区,考虑到钩端螺旋体抗体敏感性不高,同时又做了二代基因测序[7,8,9],最终明确了诊断。
综上所述,重视台风洪水等灾情后出现的发热患者,尽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接触疫水的患者表现发热、血压低、CRP和PCT升高明显,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应该考虑钩端螺旋体病的可能,可采集血标本查钩端螺旋体抗体,即使钩端螺旋体抗体为阴性,也要应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尤其是开展高通量二代测序,使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早期得以确诊。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 考 文 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