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仅仅要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农业实力也非常重要。
二战期间,实力强大的美国人,也曾为了筹措军粮,而绞尽了脑汁。
聪明的美国人,从非洲引进了一种蜗牛,来当作军粮。
但结果却让他们很难堪!
1.“大蜗牛”
一种蜗牛能被美国人盯上,来用作军粮,条件肯定很严苛。
非洲大蜗牛完全具备各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它够大,一般的长度在8cm左右。
20cm长的个体也很常见,最长的记录居然达到39.3cm!
其次,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实现高产量。
于是乎,美国人把它们引进到了夏威夷群岛,来人工养殖。
可不久之后,美国人发现:他们惹上大麻烦了!
2.“惊人的繁殖能力”
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物种。
所以当两只非洲大蜗牛相遇时,绝对能擦出爱的火花!
它们每次的产卵量在~粒左右,一年可以产四次卵。
而非洲大蜗牛一般能活5~7年。
所以,按最理想的状态来预估的话,一只非洲大蜗牛,一生能繁殖多只后代!
一个地区如果有两只非洲大蜗牛存在,1~2年的时间,当地的生态就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因为它们能侵害多达多种植物。
不说一般的禾苗了,连椰子、可可、橡胶树,它们都不会放过。
一句话:各种植物,一扫而光!
在原生地非洲,有大把的动物可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数量。
如一些啮齿动物、食肉动物、灵长动物等等。
夏威夷呢?没有。
本来引进它们是用来做粮食的,现在倒好,其他粮食都被破坏殆尽了。
于是美国政府出招了!
他们经过研究,又引进了食肉的玫瑰蜗牛,来对付非洲大蜗牛。
但事情又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演进。
玫瑰蜗牛似乎不怎么喜欢吃非洲大蜗牛,而对夏威夷当地的树蜗牛却青睐有加。
于是当地的树蜗牛,又平白遭了秧……
3.“顽强的生命力”
软体动物一般都害怕干旱,但是非洲大蜗牛有绝招!
当土壤湿度只有45%时,它们也能维持自身机体的活性。
如果天气实在过于干旱,它们就会分布出一种类似于蜡的物质,封住壳口。
然后将自身的新陈代谢,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以休眠的状态,存活数月,遇到下雨时又苏醒。
为了补充机体的钙质,这些家伙甚至还会吃一些石灰。
聪明吧!
所以,任何地方,只要有两只非洲大蜗牛存在。
几年的时间,保准泛滥成灾!
也许有人说,这蜗牛不是能吃吗?
确实,非洲大蜗牛的肉质鲜美,炒着吃、焗着吃,都行!
但野生的非洲大蜗牛,携带有很多病原体,非常不安全。
如广东住血线虫,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脑膜炎。
以夏威夷为跳板,非洲大蜗牛已经进入北美本土。
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湿热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
我国的福建、两广、海南等地的农民,对它们也是不胜其烦。
当真是:为了这张嘴,惹了大麻烦呢!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