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张成诚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
每天中午12点
为您推送权威育儿资讯
星标一下
精彩不错过哦!
儿科医生们坐一块喜欢聊点啥?
当然是自己最近门诊上看的最多的病例了!
在家有小宝专家顾问团成立的座谈会上,多名儿科大咖表示,近段时间门诊最多的病就是疱疹性咽峡炎!
这不,刚刚拿小本子记下这个知识点准备查查做个科普,一位宝妈就已给我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3岁孩子,上幼儿园,高热几天,嗓子疼,吃不下饭,也喝不下水,一问身边的宝妈们好几个孩子都这样,这是咋了?
医院急诊看病,结果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啥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具有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的病毒性咽炎,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大概在孩子发烧的1-2天内,孩子的咽喉部会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溃疡、化脓性白斑。
除了咽喉部,软腭、舌头等其他口腔部位也会出现,这些小疱疹、溃疡非常疼,导致孩子咽喉痛、厌食。
这时候,宝宝就可能是中招疱疹性咽峡炎了。
对于手足口病略知一二的宝妈会问,同样是口腔里起疹子,这不是手足口病前期最明显的特征吗?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会发展成手足口病不?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疱疹性咽颊炎相似。
但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溃疡只出现在咽颊部位。
如果孩子的手、脚等部位出现疱疹,就要警惕孩子是手足口病了。
医院儿科PICU史长松主任介绍说,在临床上,这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两者是不同的病,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完全是一个传染病,这是两类病。
在手足口病早期,就是口腔里出疹子,全身检查没有其他问题,它早期和疱疹性咽峡炎非常相似;皮疹出现的部位和发热的情况与疱疹性咽峡炎也一样,可以说手足口病第一期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表现。
一部分孩子发展几天后,在手、脚或臀部出现了皮疹,这时可考虑诊断为手足口病;有些孩子整个病程自始至终皮疹和疱疹只局限在咽峡部,这就是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要注意,只要孩子口腔里出皮疹,要密切观察手、脚、臀部是否出皮疹。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很多,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有的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但是疱疹性咽峡炎没有那么严重,它的并发症极少。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也有传染性,但是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是必须要求隔离的;疱疹性咽峡炎大概一周左右自愈,手足口病潜伏期2到7天,1到2周痊愈。
此外,两者的治疗是没有区别的,两者都是病毒感染,都是对症治疗、清热解毒等,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
体温大于38.5℃的宝宝,可以服用常用退热药物,布洛芬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口服,服药后多喂水(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发生高热惊厥的宝宝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医院就诊。
有传染性,注意隔离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通过对症处理1-2周内可以自愈。
但因为孩子溃疡疼痛难以喝水、进食,孩子非常痛苦,所以很让人头疼,但家长不用过度紧张。
提前预防,让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孩子免疫力是关键。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
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宝宝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传染源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温馨提醒:史长松主任提醒到,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要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监制/杨韬统筹/宗雷
编辑/张成诚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