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养生的七大原则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自古以来,清明时节就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中国人十分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那么,清明节气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清明节气的养生原则吧。

一、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这个节气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锻炼方式来增强体质。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

二、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的好“二月乱穿衣”,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所以我们要做到“春捂”,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注意“病从口入”

此时正值仲春、暮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容易使人受凉感冒患上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且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因而要尽量少出入人多场所,以防传染疾病,尤为要注意不可“病从口入”。

四、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何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羊肉、公鸡等。

五、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六、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七、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

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也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

温馨提醒: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且中医认为:螺蛳肉味甘、性寒,可以清热、利水、明目,能治黄疸、水肿、痔疮、肿毒等症。故有“清明螺,肥似鹅”之说。但是,螺性大寒,不宜消化,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北京中科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wh/22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