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南京江北供电助乡村产业电气化发展

点击上方“蓝字”带你探索电力奥秘

“自从改成新型智能增氧机,扩大了增氧覆盖面,提高了螃蟹产量,真的太好了!”6月2日,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社区水产养殖基地,养殖螃蟹专业户周长兵对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星甸供电所员工汪良山、平元发说。

近年来,国网南京江北新区供电公司积极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统筹乡村产业布局和发展,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支持。

助市民吃到有机蔬菜

6月1日,在浦口区桥林街道双庙社区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工作人员赵芹苗打开了蔬菜恒温恒湿大棚里智能物联网控制台的电动遮阳网、排风扇开关。

“夏季高温,大棚里面像蒸笼一样,西红柿水果娇嫩就怕炎烤,我们在大棚顶上安装了电动遮阳网、四周安装了电动排风扇,不怕西红柿坏了!”赵芹苗看着挂果即将成熟的西红柿高兴地说。

该公司自年创建,专注精致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建立了“金陵豊橋君”品牌定位,占地约亩,种植彩椒、草莓、西红柿和羽衣甘蓝等十多个农副产品,实行有机无公害、一年四季种植。

“创建之初只建了1个恒温恒湿大棚,从幼苗下土、生长、成熟,到恒温恒湿调节,保证高产量、好品质,一刻也离不开电。桥林供电所给予支持,用电上有困难,电工师傅总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该公司总经理赵江平告诉笔者。

恒温恒湿大棚对用电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为此,桥林供电所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增容一台千伏安变压器,协助客户对内部配电设备升级改造,将原先的伏架空线路全部电缆化入地,共安装平方毫米规格的电缆余米、电源控制箱、电缆分支箱共16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基地种植的有机农副产品已成为南京地区的网红农业项目,年收入达到余万元,而大棚内部全部采用全电气化设备,清洁环保、方便高效、安全可靠,每年减少人工费用20余万元。”赵江平满脸愉悦地说着。

助螃蟹“爬上”餐桌

“咕嘟咕嘟——”6月2日9时许,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社区水产养殖基地,养殖螃蟹的专业户周长兵拿出手机,打开控制增氧机的“庆渔塘”APP软件,鱼塘喷出一个个水泡。

年初,后圩社区投入多万元,统一为养殖户安装了智能3千瓦的增氧机,一口鱼塘只需2台,增氧覆盖面达到85%左右,通过手机APP软件和现场控制开关均可打开,软件上还能看到鱼塘的含氧量,适时开关机。“养殖户原先使用单机式增氧泵,成鱼每亩仅斤左右;自安装智能增氧机后,成鱼每亩均增产斤左右、增收约0元。”后圩社区主任董善军告诉笔者。

早期,鱼塘安装的是3千瓦单机式增氧泵,一口鱼塘1至3台,增氧覆盖面只有30%左右,夏季高温时常发生缺氧翻塘,愁坏了养殖户。

年,后圩社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2万亩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主要养殖螃蟹,鱼虾鳖为辅。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了解养殖基地用电需求后,制定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方案,共增容变压器11台、千伏安,安装配电箱11台,改造伏线路21.3千米、由原先35平方毫米裸线更换成平方毫米绝缘导线,改造电杆基、由8米更换为10米,供电线路纵横交错、遍布塘口,解决了养殖基地用电问题。

周长兵亲身经历了靠柴油机发电,到农村电网升级后稳定可靠的供电,他说:“鱼塘增氧、循环抽水和投放饲料都依赖供电,现在供电设施安装到位,供电质量稳定可靠,供电部门是我们水产养殖坚强的后盾!”

“年社区成立了省级示范特种水产保养殖合作社、2个研究基地和一个生态公司,目前吸引多户村民入社。现在,该社区实现了水产养殖电气化,实施高密度精养,每亩均收入5余元,年收入达余万元。”董善军说。

ID:hdnengyuan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wh/50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