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的临床检测有多年的历史,脑脊液检测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是影像学检查所不能代替的。你了解脑脊液的相关检查么?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脑脊液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的作用脑脊液主要有缓冲外力、调节颅内压力和平衡脑血流量、充当清除细菌新陈代谢产物与毒素的媒介、营养脑神经的作用。脑脊液检查在临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样本采集及送检
临床上采集脑脊液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是侧卧位腰椎穿刺术
腰穿后脑脊液应立即送检,放置过久会造成易被污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细胞破坏、变形、消失,纤维蛋白凝结,影响计数及细胞学检查、糖会因细胞、微生物等耗解而降低、致病菌如隐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可溶解死亡。
3
外观性状学检查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水样液体,除人为穿刺外伤引起的血性脑脊液外,脑脊液出现任何颜色或透明度异常均应视为病理性,但新生儿脑脊液黄色可为生理性。
红色(主要与穿刺损伤性出血鉴别):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管试验均匀血性,镜下多见皱缩红细胞;如为损伤性出血,三管试验初为血性,逐渐变淡转为无色透明,镜下红细胞形态完整。
黄色: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5~6小时可逐渐黄变,椎管阻塞或癌肿浸润致脑脊液蛋白增高变黄,严重黄疸。
褐色或黑色: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的侵犯。
浑浊:脑脊液中蛋白及白细胞含量很高或有大量细菌、绿色混浊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或肺炎链球菌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4
生化检查
葡萄糖: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来源于血液,血糖含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脑脊液中糖被酵解的程度,是影响脑脊液中糖含量的主要因素。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较有意义,常见于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肿瘤、寄生虫等;葡萄糖升高常见于血液进入脑室系统、急性颅脑损伤、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蛋白质:脑脊液蛋白质来源于血浆和自身合成,脑脊液中蛋白质升高较有意义,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椎管阻塞、癌肿侵犯转移、出血性脑血管病等;蛋白质降低常见于低蛋白血症
氯化物:脑脊液氯化物来自血液,但高于血液浓度,含量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脑脊液氯化物降低较有意义,往往与糖降低同步发生,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酸中毒、各种代谢性疾病等(注意:如脑脊液氯化物低于85mmol/L以下时有呼吸中枢抑制的可能,应积极处理)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脑炎、肾功能不全等。
5
酶化学检查
脑脊液中许多酶含量在正常人是很低的,在某些疾病时会升高有特殊意义。如多发性硬化酸性蛋白酶可高达3倍,慢性期亦增高l倍。脑膜炎时磷酸酯酶增高最为明显。各种细菌性脑膜炎、脑外伤、脑神经变性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可见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增高。细菌性脑膜炎、癫痫、痴呆、脑肿瘤、等变性病,其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可增高。细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脑脊液可见溶酶体酶增高。
6
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功能状态,了解病情演变及转归,指导制定治疗方案。脑脊液细胞病理学可反映出炎症性疾病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急性炎症渗出期主要呈粒细胞反应;亚急性增殖期为激活淋巴细胞或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恢复期为淋巴细胞反应。
7
病原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做墨汁染色暗视野镜检;疑结核性脑膜炎,离心沉淀作抗酸染色;其他细菌性脑膜炎可做革兰染色并做培养,一般涂片查菌可靠性为30~40%,同时进行细菌培养甚至动物接种可提高检查阳性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