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等。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
一、秋冬季节传染病高发原因
1.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
2.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3.同时由于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
二、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
01
流感
1.定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途径: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3.表现症状:
咽痛、咳嗽、发热、全身酸痛。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4.预防方法:
①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②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③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④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02
流行性腮腺炎
1.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
2.传染途径: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
3.表现症状:
前期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后期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颈部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4.易感人群:多见于5-15岁青少年,一次感染后终身免疫。
5.预防方法: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
03
水痘
1.定义: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2.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儿童一次发病可获得较高免疫力。
4.预防方法:预防方法:及时隔离患者至结痂脱落。
04
肠道疾病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
1.定义: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秋季腹泻。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电解质紊乱的表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为其主要对症治疗。一般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为3~8天。
2.传播途径: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虽然推测空气飞沫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但尚未得到证实。手、污染物、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作为轮状病毒传播的载体。轮状病毒在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存活数日至数周,在人类双手上存活至少4小时。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传播途径多样,传播性强,即使安全水供应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都不能有效阻断其在易感人群中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24个月龄婴幼儿最为常见。
4.症状:婴幼儿潜伏期1~3天,通常表现为胃肠炎,再次感染者大多病情轻或无症状。多起病急,伴恶心呕吐、腹泻、厌食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先吐后泻,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无黏液及脓血。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1~3天,可表现为米汤样粪便,无里急后重,可伴有肌痛、头痛、低热和发冷。腹泻每天10余次,重者可达数十次,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5.预防措施:
①不能乱吃及暴饮暴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
②防止腹部受凉,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③加强运动锻炼;
④注意饮食调养。
三、在秋冬季节,
我们应如何保持健康?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教室的窗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上课时尽可能打开,无论天气怎么样,下课时都应该打开所有的门窗。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如果同学们家庭条件允许,不防建议你到就近的接种单位接种相关的疫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能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秋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同学们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看医生。由于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告诉父母亲带你看医生,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隔离、绝对不可到带病坚持上课。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