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不少秋季性幼儿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的幼儿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多少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主要症状: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2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虽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微,7-10天就会自愈。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秋季这个手足口病高峰期,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2.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3.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
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例如北京市出现的CV-A6型,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4.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3
手足口病的常见疑问解答
1.手足口病重症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了,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2.病程结束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3.孩子身上疱疹没了,可以去上幼儿园?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幼儿症状消失1周,医院开具的病愈证明才能返园哦~
4.大人也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会。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幼儿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4
幼儿园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
1.宣传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幼儿及幼儿家长、教职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
2.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工作: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要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向幼儿园或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3.保障饮食安全和环境卫生:保障幼儿饮食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安全,加强教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幼儿园公共设施及公用器具的保洁和消毒工作。
4.严格管理病例:老师或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传染病应离园居家休息,切勿带病上班上课。
最后,提醒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防止病从口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远离各类秋冬高发疾病!
编辑|蒲天丽
审核|李建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