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感染细胞内生成三磷酸无环鸟苷,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是阿昔洛韦。2)干扰RNA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抑制病毒脱壳及核酸释放的是金刚烷胺。3)通过诱生“抗病毒蛋白”的效应蛋白而产生抗病毒作用的是干扰素。4)作为DNA链终止药,拟制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是齐多夫定。2.1)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治疗的是金刚烷胺。2)可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防治的是阿昔洛韦。3)可用于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的是阿糖腺苷。4)可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治疗的是利巴韦林。5)可用于急性上皮性疱疹性角膜炎治疗的是碘苷。阿昔洛韦1.药理作用:主要对抗疱疹病毒。2.阿昔洛韦的作用机制是在病毒感染细胞中转化为三磷酸无环鸟苷,对病毒DNA聚合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止病毒DNA的复制过程。3.临床应用: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皮肤、黏膜疱疹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水痘;EB病毒感染等。对单纯疱疹病毒治疗首选药物是阿昔洛韦。4.属于阿昔洛韦的前体药是伐昔洛韦。属于喷昔洛韦的前体药是泛昔洛韦。碘苷:对急性上皮性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显著的药物是碘苷。阿糖腺苷:用于疱疹性脑膜炎的药物是阿糖腺苷。齐多夫定:齐多夫定的药理作用: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转化为活性三磷酸体,能选择性地抑制HIV的逆转录酶,抑制DNA链的增长,阻碍病毒的复制和繁殖。利巴韦林1.既对RNA病毒又对DNA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利巴韦林。2.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在细胞内迅速形成磷酸化产物,竞争性抑制病毒核酸合成,抑制细胞单磷酸鸟苷的合成,阻断多种病毒核酸的合成。3.临床应用:①口服:甲型肝炎、带状疱疹、皮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②静脉注射:甲型或乙型流感、腺病毒肺炎的防治;③局部应用: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金刚烷胺:1.可用于抗震颤麻痹的抗病毒药物是金刚烷胺。2.金刚烷胺可用于治疗亚洲甲-Ⅱ流感病毒。第四十四章抗真菌药(完成)1.能与真菌胞浆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损伤胞浆膜通透性的是两性霉素B。2.能选择性抑制真菌色素P-依赖酶,影响胞浆膜麦角固淳合成的是唑类。3.化学结构与鸟嘌呤相似,能与微管蛋白结合,影响有丝分裂,发挥抗菌作用的是灰黄霉素。4.在细胞内转化为氟尿嘧啶,进入真菌DNA中,干扰核酸合成的是氟胞嘧啶。深部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1.两性霉素B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从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死亡。2.两性霉素B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灰黄霉素。3.1)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可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2)两性霉素B局部可用于:眼科、皮肤科和妇产科的真菌感染。3)两性霉素B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4)两性霉素鞘内注射可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5)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须加用小剂量鞘内注射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4.两性霉素B的中毒反应主要是肾损害(氮血症)。氟胞嘧啶:氟胞嘧啶抗菌谱窄:主要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着色真菌具有抗菌活性。酮康唑:酮康唑主要应用于局部治疗皮肤黏膜真菌感染。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是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是氟康唑。浅部抗真菌药灰黄霉素1.治疗头癣的首选药物是灰黄霉素。2.灰黄霉菌的抗菌机制是阻止微管蛋白聚合而破坏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真菌有丝分裂。3.仅适用于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是灰黄霉素。灰黄霉素可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1.主要用于治疗阴道、胃肠道和口腔的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制霉菌素。2.制霉菌素多用于预防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真菌性二重感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