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同,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注射用则毒性大,临床主要是外用,比如制成软膏治疗皮肤念珠菌感染等。
吡咯类抗真菌药本类药物又可细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其中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布康唑等。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下面介绍常用的吡咯类抗真菌药物。
酮康唑是咪唑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代表,抗真菌谱广,毒性相对多烯类小。临床主要用于皮肤、阴道真菌感染,呼吸科很少用到。
氟康唑年8月开始临床使用,属于三唑类,高效的抗真菌药,抗菌谱较包括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属等,后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对光滑念珠菌活性较低,对克柔念珠菌无活性,对曲霉菌作用较差或几乎无效。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真菌感染,比如隐球菌性脑膜炎、复发性口咽念珠菌病等。预防念珠菌病治疗是50-mg/d,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是-mg/d,首剂加倍,治疗5天后疗效不佳应更换其他药物。近年来,氟康唑的耐药菌越来越多。毒性较低,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长期治疗者应监测肝功能。氟康唑的原研药来自辉瑞公司,商品名为大扶康,ICU抗感染大包围“大万能”中的“大”指的就是大扶康(氟康唑),有胶囊、注射液剂型,国内有很多仿制药。
伊曲康唑年9月在英国首先上市,也是三唑类,抗真菌谱广,包括曲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主要致病菌,对各种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均高于氟康唑,好于或相当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对各种曲霉菌的抗菌活性均高于两性霉素B,个别和两性霉素B相当,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而且毒性较小。伊曲康唑有三种剂型(胶囊、静脉注射剂和口服混悬液),给治疗各种真菌感染提供了多种选择。推荐剂量是(静脉注射)mg/d,连续2天,然后mg/d,连续5-12天,序贯服用口服液mg/d,连续14天。
伏立康唑原研药是辉瑞公司的威凡(商品名),年1月在英国上市,也是三唑类抗真菌药,是氟康唑的合成衍生物,抗真菌谱包括念珠菌属、新生隐球菌、曲霉菌菌属、镰刀霉属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致病真菌。有在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伏立康唑的抗菌谱更广。对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抗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侵袭性曲霉菌病、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镰刀霉引起的感染等,目前RICU、ICU中用的最多的抗真菌药物就是伏立康唑,mg的伏立康唑(威凡)价格为1元左右。
棘白菌素类抗菌药主要包括卡泊芬净(1年美国上市)、米卡芬净(2年日本上市)、阿尼芬净(6年美国上市)等。临床用的较多的是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抗真菌机制与其他抗真菌药不同,其抗菌谱很广,疗效高,副作用小,但价格高的吓人,例如卡泊芬净(科赛斯)大约0元/支(50mg剂型)。主要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曲霉菌病,对新生隐球菌和镰刀霉属、毛霉菌等无抗菌活性。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指南中,推荐卡泊芬净作为治疗念珠菌血症的首选。该药安全性高,对肝肾功能影响极小,所以被推荐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真菌药物不能耐受或耐药,而且确诊或高度怀疑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患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