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
——采访手记
早就听说,医院宿舍楼里,住着一对患难夫妻。丈夫因车祸高位瘫痪,如同植物人,连一只蚊子叮在脸上都没能力打死,只有大脑仍可以思想,还有令人惊讶和赞叹的语言能力。这源于妻子不离不弃,领着儿女们精心照顾21个春秋,用爱创造的一个生命传奇!近日,我们慕名前去拜访,寻找赖香莲这位坚强、伟大女性背后的故事。
先电话预约,接电话的是老人的女婿。他解释说,岳母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出去买菜了,要我们等会儿。但足足一个小时过去,还是没有等来电话。莫非是爽约,还是另有情况?我们决定直接前往她的家里。
敲门后,老人的女婿出来迎接,我们首先来到老人卧室。老人的头发黑白相间,万分瘦弱,只有脑袋和变形的、如同干柴的双手露在外面。他平躺在床上,干瘪得如同床上根本没有睡人一样!我们解释来意后,老人爽朗地说开了。
据介绍,老人名叫陈新,年出于珠田乡大垅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年起当民办老师,年来到安福县连胜机械厂工作。上世纪70年代,三个孩子次第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一家人虽不算富有,但其乐融融。年他从安福调回遂川,先后在县经委、县造纸厂、县农机厂任职。
出差遇车祸全家人悲痛欲绝
年6月24日,那绝对是陈新一辈子无法忘记的梦魇!当时县农机厂因技改需要,陈新一行六人乘坐厂里的天津汽车,绕道泰和去井冈山厦坪调运机器。接近12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突然两个骑自行车的女孩横穿马路!为避免事故发生,司机急踩刹车,小车侧翻在路旁水沟里;司机又鬼使神差地用力踩油门,汽车竟飞到十多米外的稻田里!其他人均为皮外伤,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陈新被重重地摔下车,被车门砸到背部,又被抛出十多米外!据同行的人回忆,他整个脑袋被埋入深深的淤泥中,拔出来时已不省人事,口吐鲜血,被紧急送往南昌94医院。经诊断,他第六、七根颈椎断裂!在那里整整住院治疗了多天!
妻子赖香莲是家庭妇女。事发时,她正在老家务农。为避免她的精神遭受太大打击,厂里只说他出了车祸,目前伤情不明,并把她火速接到南昌。看到病床上满身绷带、不成人样的丈夫,她感觉天旋地转,如雷轰击,当场晕倒在地!她没有工作,女儿陈秀萍还在省卫校读书,两个儿子尚幼,丈夫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啊!如今丈夫倒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呀?但眼前是照顾丈夫要紧,这个坚强的女人抹去眼泪,开始了漫长、繁杂、艰辛的护理工作。女儿当时临近毕业,还有两门毕业考试都没有参加,医院,协助母亲照顾重伤的父亲。
在南昌住院的那段日子,简直可以用“昏天黑地”来描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医疗条件还很简陋,病人多,病床奇缺,病房拥挤,他每天输液要20个小时以上,母女俩就得轮流守护。为了方便照顾,母女俩就和衣躺在地上。第二天天亮,还未醒来,还被清洁工训斥。一方面亲人还未苏醒,承受无形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得节衣缩食,四处借钱筹备医药费。那段时间母女俩不知哭过多少回,每一天都是那么难捱!终于在10月初,经过医护人员百般努力和亲属精心照顾,陈新的病情得到稳定,睁开了双眼!那一刻,赖莲香母女俩百感交集!但医院的诊断显示,脊椎断裂,高位瘫痪,肺部、尿路受重创,医院,还要取决于照顾情况,生命大概只有半年左右!10月12日,经院方同意,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漫漫求医路家人坚强在一起
虽然回到了家里,其实只是方便点照顾,负担并未减轻。由于病情危重,当时医生建议必须常年住院,方便观察和进行抢救。当时陈新的病情是经常发高烧,本县的医疗条件比省城更差,病房内只有电风扇。病人多,空气不清新,夏天风扇吹个不停,但体表温度还是降不下。不降温,病人就会很快因器官衰竭导致死亡。为了降温,家人不断地从井里提来冷水,降温效果还是不明显。好心病友提醒她,县城有人做冰棒,应该有冰块。于是,炎炎烈日,赖香莲就东寻西找,终于在遂川饭店买到了冰块。几次后,店主说制冰机每隔一段时间要除霜,平时都是倒掉,看到这个身材瘦弱的女人这么辛苦、艰难、可怜,就为她留好,方便她随时来取。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她感到丈夫有救了,信心也更足了。
降温的事解决了,更大的麻烦接踵而至。由于丈夫瘫痪,没有了运动功能,翻身也是件麻烦事。厂方很照顾,派了4个职工帮忙。但由于要上班,日常的照顾还是得靠她和女儿。赖香莲只有1.48米,而陈新出事时是一个1.7米、体重斤的中年汉子。每次为丈夫擦身、翻身,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瘫痪病人最大的难关之一就是褥疮,这关过不了的话,也将会因为并发症而死亡。当时的病床还是硬板床,皮肤和床单接触面积大,天气热,必须每隔1、2个小时,就必须擦汗、翻身。年开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条件的改善,用上了气垫床,这个问题才变得容易了一些。
在此期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关心,也让这个女人感到宽慰。县医院组织专家组,每天到病房里会诊,提供最好的救护条件,而且在费用上给予了最大的减免;在家的老父、老母也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医院工作,并成了家。女婿刘秋平是个大孝子,体贴理解妻子的难处,义无返顾地加入照顾岳父的行列当中。在采访时,每每老人口干或者呼吸有点不匀时,他就能接过话茬,为我们介绍当时护理情况。他说,其实瘫痪病人最难过的是两关:褥疮关和肺炎关,褥疮主要在夏天,而肺炎主要在春、冬两季。看得出来,他和岳父间“情如半子”的真挚情感。
感谢很多人他要努力活下去
年“非典”,他被“赶”医院,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医院了,朝夕与亲人见面,陈新感到轻松!尽管还是离不开病床,但时时感受到家的温暖,被亲情笼罩左右,还是让老陈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为了排遣寂寞,家人帮他在床头安装了一部电话,对面墙上安上了挂壁电视。他说自己已是“活着的僵尸”。但他思路敏捷,思维活跃,知识丰富,也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很健谈。和我们交谈,他能紧抓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和我们说上许多时髦的话题、流行的词汇。看得出,医疗条件的改善,家人更注意和他的情感交流,让他足不出户也能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外孙陪伴左右,也让他体会浓浓的亲情环绕左右。
老陈说,他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了,对待生死,他看得很坦然、很超脱。他说自己随时可以死去,只有流恋,没有遗憾;人终究一死,早晚不同而矣!他还引用名人所言:“只有木匣子,才是我们永远的家园!”那份淡定、那份超然,实在难能可贵!他说这条命是国家、医生、亲人给的,缺少任何一方,就活不到现在,每年的医药费都在2万元左右,靠这个家庭,那是天文数字,没有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也不可能活下去,还有就是亲人们的不离不弃。自己幸运的是娶了这么淳朴、善良的一位好妻子!
他说,妻子赖香莲始终不离不弃,尽管我也会因为心情烦躁,骂她、赶她走,甚至以轻生来赶她走,但她委屈过后,依然守在我身边,我真是修了八辈子福!女儿女婿也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女儿是医生,经常北京中科曝光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