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情怀|友爱|儿童|中医
夜班医生:
前半夜分秒未停,
后半夜仰卧起坐,
还经常只坐不卧,
就诊人数超一百!
还时常会碰到:
医院,
或一晚来二三次的家长……
作为夜班10余年的资深值班医生,医院里的儿科医生,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唯有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得大家的康复!
但是,对于感冒发热这种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很多家长似乎连一点知识都不懂。其实,学点医学,尤其是中医知识,可以不必再手足无措,带着孩子到处折腾。
学点中医吧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感冒发热”的事儿。
我们先要弄清楚三件事:
感冒的过程是分阶段的!
感冒的变化跟个人的体质相关。
发热是身体邪正斗争的结果。
感冒表现为鼻塞有涕、喷嚏,咳嗽或没有咳嗽,怕冷或怕热,发热或不发热,有些会头痛、肢体酸痛。
感冒初期:
感冒绝大多数先是受凉引起,所以病初以风寒感冒最为多见,表现为鼻涕清水样,头痛,喉咙不红,怕冷,舌质淡红,苔薄白。
少数是在暑天感受暑湿之气,或风热邪气,或在特殊的高温环境下感受风热之邪。风热感冒其实比较少。
在这一阶段迅速解决问题,结束战斗是最好的。肺卫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体系。人体正气充足,皮肤紧致,就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了也好得快。
感冒的第二阶段:随着个人体质的不同,产生相应变化。
如果是寒性体质,阳气虚弱,继续表现为寒象。临床观察到,现在相当数量的孩子由于长期熬夜,或过食寒凉食品,脉象偏弱,阳气虚的很多,所以继续寒象的还是占据一定比例的。
如果是热性体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表现为从阳化热,对于大便不通容易便秘的孩子来说,特别明显,可能过了一晚寒象就转变成热象了。比如鼻涕变浓,喉咙变红,舌质较红,苔薄黄。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由寒向热转变的过程中,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表现为鼻涕变浓,喉咙稍红,舌质淡红或较红。
或者内有里热,复感外寒,形成寒包火、外寒里热的症状。
(风寒:咽喉不红)
(寒热错杂,咽喉稍红)总结一下,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感冒初期往往是感受风寒,之后随着体质而产生变化,证型以寒热错杂最多见,只是寒热比例不同,可能寒热等分,也可能以寒为主,或者以热为主。
我们再来了解下最多见的受寒而出现的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机体能量充足特别是护卫肌表的阳气“卫阳”还不少,能够与外来邪气抗争的反映。感受外邪后,气机郁阻,出现发热。如果寒气深入,则需要调动更多的能量与之抗衡,最好是逐渐逼出寒气,不要一下子消耗掉自身阳气。
如果正气不足,往往连出现发烧的机会都很少,比如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我们体内的气血流注是有规律的,当气血流注到外邪所在区域,比如下午3-5点在足太阳膀胱经,或者凌晨1-3点足厥阴肝经,这些时间节点往往会出现高烧。这也是我军发挥优势兵力进行一战而烧退的最合适的时机,而且可以实现最小的能量消耗。
感冒的第三阶段:
正气充足,热退,咳嗽、鼻涕全消。
邪气较盛,产生变证,进攻到肺、心、脾胃、肝、肾等脏腑,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变化。
感冒可简单辨证如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别)
寒热错杂感冒
暑湿感冒:暑天出现,头身困重,恶心纳差,舌苔厚腻。
(暑湿感冒,舌苔厚腻)
虚人感冒:体质比较差的人感冒。恢复起来就比较慢了,可以扶正祛邪。
时行感冒:类似于现代流行性感冒,这一类有传染性,全身症状如浑身酸痛会比较明显。
小儿与成人感冒有所区别:
小儿还有容易夹痰,出现咳嗽痰多的表现,这时甜腻油腻食物需要忌口;
或者感冒夹滞,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这时特别要注意喜欢吃的食物不要过多,食积会形成恶性循环,会食积化热,加重病情;
还有可能出现感冒夹惊,发热时出现惊跳、夜间哭吵、甚至抽搐的情况。
小儿感冒容易变化。可以说感冒是万病之源,它有很多的并发症,麻烦的不是感冒本身,有些并发症着实令人担心。
感冒的并发症:鼻炎、中耳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肺炎、肌炎、心肌炎、肾炎、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的会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但是发生危重病变的毕竟少数,我们医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预防发生危重病变。
感冒发热需要与一些类似的疾病相区别
比如某些传染病早期的表现,像麻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等开始也可以出现类似感冒发烧的症状,需要注意观察其他表现排除。
发热5天以上未退,需要警惕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家庭的处理:
01生
活
方
面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寒,衣着适度,勤换内衣,不可过捂,避免直接吹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夏天感冒发热时空调尽量少用,如果毛孔闭塞,不能出汗,会加重病情。
02饮
食
方
面
以食辛味发散食物和热食为宜,多饮温开水,以利驱邪外出,忌生冷,忌食发物。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如猪肉瘦肉汤、新鲜蔬菜、少量果汁等。
03服
药
方
面
退烧的中药汤剂煮沸后改小火再煎10分钟左右即可,所以水量不要太多。宜趁热喂服,2-3小时频服,药后盖被休息微微发汗,注意观察服药后出汗情况。
04观
察
病
情
如果孩子感冒医院找医生帮忙呢?
精神不好,容易烦躁,或者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提示问题较为严重,赶紧就医。
注意体温是否持续高热(一般耳温39.5度以上)超过3天,发热超过5天。
反复呕吐、腹泻,小便减少,或伴有腹痛明显,老是哭吵的。
咳嗽增多,或痰多,呼吸气急喘息。
肢体抖动,甚至抽搐、昏迷。
皮肤出现皮疹,伴随或不伴有瘙痒。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应及时就医,医院为原则。
05退
烧
招
数
“四豆饮”食疗
此法源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养木(肝)、养中(脾胃),并可清热,适用于风热感冒。
做法:
黄豆20粒,黑豆、绿豆、四季豆(也叫白饭豆)各15粒,煮烂,取浓汤分次服用。
豆汤不可过夜。白饭豆可利尿,小便多的话要去掉白饭豆。
外用退烧简易操作
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有暑湿,头身困重,舌苔厚腻。
用法:滴3滴藿香正气水在干棉球上,用创可贴或医用胶布覆盖在孩子肚脐上。若持续发烧,隔3-5小时用1次。
足浴法
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法:出汗排邪,睡前1小时,用热水洗脸;热水泡足(要泡到膝盖)10-20分钟。记住必须泡到膝盖,泡脚是敛气补气,而全身洗澡耗散阳气,则不适合。足底涌泉穴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可泡洗退热。
也可以用紫苏叶15克、荆芥15克、桂枝15克、柴胡15克,煎汤毫升倒入热水中泡脚。
姜枣汤
适用于风寒表证。
做法:生姜20-50克,红枣6-10枚,大火煮开,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可兑红糖适量。
趁热服,半小时服1次,盖被发汗。
如果流汗,注意换洗衣服。汗出后应延长服药时间。
生姜葱白红糖水
适用于风寒表证。
做法:
生姜5片,葱白3段,红糖及水适量。砂锅内加入生姜、葱白和水,大火烧开水后转小火煎5分钟即可。加入红糖再煮开。
趁热喝下,可祛风寒、止呕吐。
温馨提示:
中医药的科学性在于个体化,就如感冒发热要懂得辨证,对证治疗效果才会理想。
以下两个时间节点最好服药1次:下午3-5点足太阳膀胱经,或者凌晨1-3点足厥阴肝经。
不知医者,为不慈也。
不知医者,为不孝也。
中医好美,
所以,学点中医吧~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郎中爸爸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