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个月,陈女士反复头痛、头晕,自以为是子宫肌瘤引起“贫血”,服用大量“补血药”后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直到出现了呕吐和视物模糊的症状,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她患上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随后医院感染科住院。
通过腰椎穿刺检查,结果在脑脊液中找到了新型隐球菌,确诊陈女士患上了“隐球菌性脑膜炎”。
进一步询问病史,原来陈女士的邻居家饲养了许多鸽子,隐球菌可能正是来自于鸽子的粪便。
洁白高雅、平和温顺是人们对鸽子的一贯印象,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被誉为“和平使者”的鸽子所携带的致命真菌却是导致脑膜炎的隐形凶手!
市三院感染科徐天敏主任解释
新型隐球菌分布广泛,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其中鸽粪中大量存在。有数据显示,在我国52%-76%的鸽粪中能分离到新生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
在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会趁虚而入,通过空气、食物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脑膜脑炎、肺炎、皮肤病、骨病及败血症等,新型隐球菌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和致病力,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约占80%。
有研究发现,养鸽者或与鸽子接触较密切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增加,对于存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及其他有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感染新型隐球菌后更容易发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起病缓慢,初起时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畏寒、发热、乏力、轻度咳嗽、咳痰,也可出现头昏、头痛,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以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剧烈的持续性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
当脑神经受到损伤时,可出现视力和听力下降(甚至失明和全聋)、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吞咽障碍、言语困难和面瘫等症状;
当脑实质受损时,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和智力障碍等精神症状,以及肢体瘫痪和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往往不被重视,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又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有时会导致误诊误治。
该病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急性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常会因“脑疝”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在短期内死亡。
养鸽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亲近自然,但鸽子可能携带的病菌却也给养鸽人和周围人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
徐天敏主任提醒:
虽然隐球菌性脑膜炎较少发于健康人群,但在喂养鸽子、清理鸽舍特别是处理鸽粪的过程中,仍需注意自我防护,最好要戴口罩、手套,鸽粪采取消毒后深埋或集中焚烧处理,避免新型隐球菌传播的机会。
由于隐球菌病更易感染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所以,这些患者最好不要饲养鸽子,并且要尽可能远离鸽子的栖居地。
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