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检验

真菌检验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特性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它具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1.真菌的形态 真菌的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以出芽方式繁殖,类酵母菌有假菌丝。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伸长分支,分支交织成丝状体,称为丝状菌,又称霉菌。   另外有一类真菌,因寄生环境或培养条件不同,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为二相性真菌。

2.真菌的结构    (1)菌丝: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或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支,交织成团,称为丝状体。通常把伸入到培养基内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露出培养基表面的称为气中菌丝;还有一部分气中菌丝可产生孢子的称为生殖菌丝。

  (2)孢子1)有性孢子:有性孢子是由两个细胞融合形成。2)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是由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A.大分生孢子(小孢子菌)         B.小分生孢子(曲霉)C.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假丝酵母菌)   D.厚膜孢子(假丝酵母菌)E.关节孢子(球孢子菌)          F.孢子囊孢子(毛霉)      

3.真菌的培养与繁殖   最常用的为沙保弱(Sabouraud)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最适pH5.0~6.0。真菌生长时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氧气。单细胞真菌中虽有少数酵母菌可以二分裂繁殖。真菌菌落有3种类型:1.酵母型菌落;2.酵母样菌落;3.丝状菌落。

二、致病性   不同真菌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而致病,可引起: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过敏、真菌中毒和真菌毒素致癌等。

第二节 真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一、真菌的直接检测法1.不染色标本的直接检查 2.染色标本检查 3.直接检测抗原 用乳胶凝集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抗原。也可以用胶乳聚集试验检测标本中白色念珠菌抗原。

二、真菌的培养检查法1.常用真菌培养基 一般可选用沙保弱培养基。大部分真菌在25~28℃生长良好,有些需要37℃培养,所有分离标本应孵育至少4周。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是鉴别真菌的主要方法之一。2.培养方法   (1)试管培养:一支放于37℃,另一支放于22~28℃,需氧培养。   (2)玻片培养:主要用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平皿培养: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

三、真菌的生化反应   常用的有糖类发酵试验、同化碳源试验等。

四、真菌毒素的检测   方法多样,如生物学方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竞争ELISA法等。五、药敏实验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为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在定量试验中,可以观察到能抑制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而在定性试验中,如琼脂扩散法,只可以将受试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及耐药。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方法根据培养基不同主要分为液基法和固基法。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设计原则为:①提供两种以上有相当活性的抗真菌药物的可信测量方法;②和体内的活性具有相关性,可预测治疗的效果;③可用来监控敏感群体菌株的耐药性发生;④可预期研究新药的潜在治疗效能。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包括:培养基、药物原液配制、接种菌液配制、药液稀释、常量稀释法、结果判断和质量控制。

第三节 病原性真菌

  病原性真菌按其侵犯部位分为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   (一)假丝酵母菌(念珠茵)1.生物学性状 菌体圆形或卵圆形,革兰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以出芽繁殖,称芽生孢子。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菌体脱离,形成较长的假菌丝。

2.微生物检验   (1)直接镜检: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芽生孢子,假菌丝和菌丝。革兰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   (2)分离培养及鉴定:可接种多种培养基进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如沙保弱、血平板等。

  (二)隐球菌1.生物学性状 为圆形的酵母型菌,外周有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着色,难以发现。用墨汁作负染色镜检,在黑色的背景中可见圆形的透明菌体,外包有一层透明的荚膜。菌体常见有出芽现象。根据其抗原可分为A、B、C、D4个血清型。   新型隐球菌形态(墨汁负染色)酵母型菌,有较厚的荚膜,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故称隐球菌。出芽繁殖。

2.微生物检验   (1)直接检查:标本中菌体较大,呈较大的球形,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取一滴标本加等量墨汁在玻片上混匀,加盖玻片镜检。   (2)分离培养及鉴定:在沙保弱培养基上,25℃及37℃均可生长,菌落白色或奶油色,黏稠,不透明。利用以下试验进行鉴定:1)尿素酶试验:新型隐球菌可产生尿素酶,而白色念珠菌为阴性;2)糖同化及发酵试验:新型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可同化纤维二糖、肌醇等,但均不能发酵糖类;3)酚氧化酶试验: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   (3)直接检测抗原。   (4)PCR检测。3.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肠道中。其感染属外源性感染。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血流播散至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和关节。隐球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等疾病患者中发生。新型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荚膜。4.治疗原则可选择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对于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一般主张分期治疗。初期可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尽快使脑脊液转阴;后期可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维持3~4个月,以防复发。

  (三)曲霉菌1.形态特征   菌丝体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组成。分生孢子产生在由菌丝分化出来的分生孢子梗顶部。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多不分枝,有或无横隔。其顶端膨大形成顶囊,顶囊表面直接产生瓶梗。根据形态及培养特点不同,将曲霉菌分为不同的群。   黄曲霉的顶囊

2.分离鉴定   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呈现各种颜色。鉴定曲霉菌常用察氏琼脂,菌落气生部分和基内菌丝体以及培养基的颜色是鉴定菌种的依据之一。由于培养条件不同,即便是同一菌株的菌落特征也会有很大差异。因而鉴定时应采用一定的培养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才可互相比较。3.血清学诊断   可用ELISA、RI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也可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尿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抗原。4.皮肤试验   对过敏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可用曲霉抗原提取液作皮试。5.临床意义   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只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致病。曲霉菌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全身曲霉病。呼吸系统曲霉病引起支气管哮喘或肺部感染,主要有三种:过敏型、曲霉球(又称继发性非侵袭性肺曲霉病)和肺炎型。全身性曲霉病原发病灶主要是肺,可随血播散至脑、心肌和肾等。有些曲霉菌能产生毒素引起机体食物中毒,黄曲霉毒、杂色霉素有致癌作用,如黄曲霉毒素与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卡氏肺孢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体。主要是空气传播,在健康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卡氏肺孢菌在病人肺内大量繁殖扩散,导致间质性浆细胞肺炎,又称卡氏肺孢菌肺炎(PCP)。PCP是AIDS最常见、最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   卡氏肺孢菌生活史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包囊为感染型,滋养体为繁殖型。痰液涂片吉姆萨染色检查包囊。   利用单抗查血清中的卡氏肺孢菌抗原。也可检测核酸。

  (五)浅部感染真菌1.毛癣菌属易侵犯人体皮肤、指(趾)甲、毛发的角蛋白组织并生长繁殖。2.表皮癣菌属对人致病的只有絮状表皮癖菌。3.小孢子菌属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染指(趾)甲。4.其他浅部真菌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皮肤表面真菌感染;着色真菌可引起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六)毛霉目真菌   常引起毛霉病的有:根霉属、犁头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其中以根霉属最为常见。毛霉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临床上常见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该病起初多发于鼻黏膜或鼻窦,继而扩散。   标本直接镜检可见折光性强的粗大菌丝,无隔或少数分隔,偶见孢子囊及孢子囊梗。在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初起菌落表面呈棉花样、白色,渐变为灰褐色或其他颜色,顶端有黑色小点。依据菌落及镜检特征进行鉴定。   (七)组织胞浆菌   该菌为双相性真菌,主要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有时也可由血行播散而侵犯全身各脏器。引起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原发急性型组织胞浆菌病、慢性空洞型、严重播散型。标本涂片吉姆萨染色可见在巨噬细胞内卵圆形较小的一端有出芽,为可疑标本。   (八)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其特征是双相真菌,在自然界中以菌丝形式存在,在组织中则可形成小圆形至椭圆形细胞。   马尔尼菲青霉可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感染),引起广泛性、播散性感染,最初通过吸入而致肺部感染,随后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并随血流播散引起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本身基础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是重要的易感因素。   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典型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横隔的孢子,常在巨噬细胞内。   对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等敏感。   (九)镰刀菌   镰刀菌生态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的地上及地下部分。   标本直接检验,可见分支、分隔的透明菌丝,偶见镰刀状大分生孢子。大多数镰刀菌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其形态接近于自然条件下所见的形态,表型变异小。   大分生孢子是镰刀菌的特征;有无小分生孢子是镰刀菌分类的主要特征;有无厚壁孢子也是镰刀菌分类的主要特征。

蜗牛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f/42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