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遇到了现实困境:户籍改革特别是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远未取得特破性进展;与“人的城镇化”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而难以有效实施。多种现实情况表明,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传递出进一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信号。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
――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加速推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作出了重要部署。《意见》明确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的工作要求,坚持依法合规、重诺履约、公开透明、公众受益、积极稳妥五项原则,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形成有效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新建项目逐步增加使用PPP模式的比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公共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管,完善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广泛采用PPP模式,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PPP项目。
国家发改委日前在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介项目。首批发布的项目共计个,总投资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所有项目都已明确项目所在地、所属行业、建设内容及规模、政府参与方式、拟采用的PPP模式、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社会资本可积极联系参与。
可以明确看出,继去年国家重点在经济类基础设施领域推广PPP项目后,今年公共服务领域无疑将成为推广PPP项目的重点。
――PPP模式成为新型城镇化融资重要渠道
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加速一方面是国家鼓励和相关政策的促进,另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地方政府债务困境下,打造有效的融资渠道具有决定性作用。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今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市政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最优选择”分论坛上表示,目前,地方债的规模比国家债务的规模大,国债将近10万亿元,地方债在审计署年6月审计的情况来看,按当时估计的政府需要代偿的比例估算,地方政府要偿还的债务责任在12万亿到13万亿元之间。从目前的统计结果看,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预估要低。
评级机构惠誉日前预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比例将从年底占GDP的18%升至年底的32%。14.9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债增长占总债务增长的18%。
一边是高歌猛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边是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融资现状,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PPP等创新融资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