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菌之新型隐球菌

随着艾滋病的增加和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隐球菌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隐球菌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器官植移、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或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化疗等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及肺隐球菌病也已成为仅次于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的第三大类肺真菌病。尤其是近年来有关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报道不断增多,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新型隐球菌仍然是AIDS患者发病、就诊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新型隐球菌(CuyitococcusNeofonmans)又名溶组织酵母菌(TorulaHistolytica),属于病毒界酵母菌属。

致病性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高发人群,但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白血病、恶性肿瘤、艾滋病、SLE、尿毒症患者。长期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重要的致病物质,有抑制吞噬、诱使免疫无反应性、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肉芽肿等,脑及脑膜的隐球菌病预后不良,如不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隐球菌侵入肺部后,局部病变进展缓慢,病变轻微,常无临床症状,但有20%以上的病例可由此经血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感染途径

新型隐球菌可在土壤、鸟粪、尤其是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及粪便中。?多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是机会致病菌。

致病机制

预防与治疗

预防本菌感染,除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外,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治疗药物可用碘化钾或碘化钠,大蒜精、二性霉素B,亦可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慢性肺损害或骨病损则可辅以外科切除。

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0.5-0.8mg/kg/d),由1mg/d起渐加量,加入ml葡萄糖液中避光静脉缓慢滴6h以上;或0.5-1mg脑室引流管缓慢抽吸。氟胞嘧啶(25mg/kg,q6h)。氟康唑(-mg/d)/伊曲康唑(mgbid)。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腰穿:压力增高明显,脑脊液外观透明或微混,白细胞轻中度增多(40-/u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减低,氯化物轻中度减低。

2、病原体检查:可见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

墨汁染色法:是迅速、简便、可靠的方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检查的新鲜标本,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置于玻片上,加墨汁1滴,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暗视野下找隐球菌,可见圆形菌体,外轴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脑脊液应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图片显示的是墨汁染色高倍镜下隐球菌的形态,可见外圈为透明的荚膜

3、真菌培养:取标本少许置于沙氏培养基中,在室温或37℃培养3-4天可见菌落长出。

SDA25°奶油色酵母菌落,有时黄色或带粉色。

4、血清学检查

由于病人血清中可测到的抗体不多,因此检测抗体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仅作辅导诊断。通常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体抗原,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对该病诊断可提供重要帮助,在已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94%CSF和70%血清标本中可检出该菌抗原。

5、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快速,但目前国际无统一的标准方法。建议怀疑感染者进行早期、多次、联合检测。

诊断

对于临床上出现CNS感染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及糖含量明显下降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隐球菌脑膜炎的可能,尤其对具有免疫功能底下者、有养鸽或有鸽粪接触史者,更应高度怀疑。实验室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包含涂片镜检、培养、隐球菌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隐球菌。

小结

(一)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以出芽的方式生殖,免疫低下的人群更易被感染。

(二)治疗时间长,死亡率高。

(三)实验室可以通过墨汁染色、真菌培养、隐球菌抗原的检测进行检测,特别是抗原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监测都十分重要。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y/19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