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年第48期(总第51期)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从而导致死亡。

一、流行状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年底,全球约有万名HIV感染者,约50万在中国。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约万,死亡人数约万。大部分感染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办事处的数据显示,我国HIV总体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新发感染者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传染源

  目前研究表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HIV感染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血清HIV阳性而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亦是重要的传染源,窗口期通常为2-6周。

三、传播途径

  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另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也可被感染。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传播。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通过性接触摩擦所致细微破损侵入机体致病。

  血液接触传播通过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受感染。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故艾滋病不会经餐饮具、卧具、马桶圈、电话机、游泳池、浴池等公共用品或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与HIV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性乱者、血友病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根据我国艾滋病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为6-8年。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1)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2)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复发性细菌性肺炎、复发性真菌性肺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新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等。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管炎、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肠炎等。

  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皮肤黏膜: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和甲癣等。

  眼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弓形虫性视网膜炎等。

  肿瘤: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六、预后

  本病病死率很高。部分HIV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可达10年以上。一旦进展为艾滋病,预后不良,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

七、治疗

  目前,全球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罹患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本病是《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发现HIV感染者应尽快(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高危人群普查HIV感染有助于发现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监控无症状HIV感染者。

  2、切断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使用避孕套,规范治疗性病。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对职业暴露采取及时干预。对感染的孕妇可采用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择期剖宫产)加之抗病毒药物干预以及人工喂养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等。

  3、保护易感人群

  洁身自爱,提高个人意识,减少危险行为。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药物可供选择,疫苗尚在研制中。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赞赏

长按







































程序c#开发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y/20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