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贵妇也不靠皇帝,土小子自己闯出了一片天,这就是乡村旅游的魔力。人们总喜欢把马嵬驿和袁家村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1、先天条件不优越,贫瘠的土壤开出希望之花。2、马嵬驿和袁家村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型,典型的关中贫瘠旱地。别说开发旅游,连农民都看不上。
现在可好,农民地也不种了,把麦子一割,把自家的田弄成临时停车场,在旅游旺季每天光停车就能挣个三四百,这可比种地划算多了。"古镇"+"小吃"模式比肩一线城市购物中心。
你肯定不敢想象,在袁家村、马嵬驿有年利润万元的粉汤羊血,有单日营业额高达29万元的酸奶铺…每到节假日,仿古建筑间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大大小小的小吃铺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游客来了下次还想来,照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好多美食我都没有吃过"、"我觉得这里的羊汤比西安城里的好吃"…美食变为出游原动力,就这么简单。
从客流统计数据来看,袁家村的人流在平日里达到4~5万,周末达到6~7万,国庆及春节等特殊节假日,最高客流可达20万人次/天。这样的经营客流数字已超过西安人气火爆的兵马俑和回民街,跃升为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
如此火爆的人流之下,带来的经营收益也颇为可观。
按照购物中心市场的逻辑,传统商业界人士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属于低坪效和低租金承受能力的业态,但在袁家村这种爆品旅游小镇类项目下,餐饮确是领头羊的业态品种。
根据实地调研,袁家村内的一个肉夹馍店铺的客单价为10元/份,日常经营流水在~份,逢节假日可卖到0份。这样匡算下来,一个10平米的铺位,最高经营坪效可达到0元/天/平米,这样的经营业绩已冠盖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市场的最高坪效。
同时,网上公布的数据,袁家村的餐饮业日营业额已经达到万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可以过10亿元。已经达到一个大中型城市中大型购物中心的营业水准了。虽然网上披露的数据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实际多次观察情况来看,他们实际的经营收入也不会差太多。
说到成功的原因,袁家村和马嵬驿自觉或不自觉应用了一些免费思维。免费景区、免收租金与国内乡村旅游开发做成封闭式景区不同,袁家村和马嵬驿虽然都已经是4A景区,却是免费开放、不收门票的旅游景区。而且,不同于传统旅游景区早上9点才开门迎客、下午5点就关门送客(中国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景区"),袁家村和马嵬驿是全天候免费开放的景区,游客可以一年四季随时进出、自由停留。
在袁家村,游客可以免费参观袁家村村史馆、观看民俗街的各种民俗表演;在马嵬驿,游客可以免费观看驿站广场老戏台每天由秦腔老艺人表演的秦腔,免费参观马嵬驿历史雕塑馆、德贤家苑、葫芦仙府等景点;
袁家村和马嵬驿的"免费",与不少乡村旅游景区几十元乃至上百元的"高价"(在中国度家5A级旅游景区中,共有安徽西递宏村、山西皇城相府等6家依托传统村落发展起来的5A级景区,每家门票价格都在80-元不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满足和迎合了中国游客"喜欢免费"的心理需求,平均每天吸引了上万名游客自发前来。
在游客结构中,以西安市民和关中地区居民为主,重游率普遍较高。一到节假日,陕西各地市乃至周边省份的游客也蜂拥而至,"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每天接待的游客达到数万人,最多一天超过20万人。
不但对游客"免费开放",袁家村和马嵬驿对商家也"免费招租"。袁家村从7年以来,招商引进近家各类业态商家,7年来袁家村旅游总公司一直未向任何商户收取房屋租赁或扣点提成,农民经营户凭特色餐饮考核入园,免费入驻,规范经营,定期考查的方法,吸引了陕西、河北、四川、河南、湖南、山东、山西等地的优质商户入驻。
因为"开放",因为"免费",袁家村和马嵬驿快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游客和商家,并迅速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客流量和交易量。社群型自组织管理模式爆款产品、卖点突出年"十一"黄周,袁家村酸奶店一天卖出了7万杯酸奶,营业额达到了28万;袁家村油坊,一天卖出上万斤菜籽油;袁家村香醋,一天卖出了几千瓶;袁家村豆腐脑、油坨坨、荞面饸烙等等关中美食小吃,成为袁家村最大的旅游吸引力,而酸奶和香醋等则俨然成为袁家村的"爆款产品"。马嵬驿同时以美食取胜,东沟民俗小吃街和中沟民俗小吃作坊街,上百家餐饮店现场制作各种美食小吃,每家的美食小吃都不重样:东沟的酒坊、油坊、醋坊,中沟酸奶坊、辣子坊、豆腐坊……马嵬驿的粉汤羊血店,年利润超过万元,马嵬驿酸奶铺,单日营业额高达29万元……
除了美食小吃,马嵬驿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也是独特的吸引力。在西沟民俗文化街,有免费开放的马嵬驿博物馆、皮影戏、马嵬驿展示馆;在驿站广场的古戏台,每天有陕西老艺人定时表演原汁原味的秦腔;在老货街旁的绣楼广场,每天有定期的抛绣球演出,游客可以一起参与其中扮演剧中角色……丰富配套、延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