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诊断病例113答案脊髓新型隐

图1矢状面压脂T2WI,示下段胸髓及脊髓圆锥膨大,Th11~Th12椎间隙平面髓内有环状稍高信号灶(箭)。图2矢状面MR增强扫描,示Th11~Th12椎间隙平面髓内病灶呈明显环状强化。图3冠状面MR增强扫描,示Th11~L2平面脊膜增厚、强化,并散在点状强化灶。图4病理图显示中性黏多糖呈红色,中性黏液和硫酸化黏液呈紫色(×,PSA染色)。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乏力1周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不高,感觉正常。胸椎CT平扫:Th11~Th12脊髓稍膨大。腰椎MRI检查:下段胸髓及脊髓圆锥膨大,Th11~Th12椎间隙平面髓内可见大小约1.0cm的类圆形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壁较厚;Th~L2平面脊膜增厚、强化,并可见散在点状强化影(图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5×/L~9.5×/L,平均7.24×/L。手术所见:Th~Th12椎体平面脊髓明显膨大,Th12椎体上缘右侧脊神经被灰红色肿瘤组织包裹粘连,同平面脊髓背侧血管异常迂曲增粗;纵向切开脊髓后可见囊实性肿瘤样组织,大小约1cm×1cm×1cm,呈灰红色,血供丰富,囊内容物呈黄色乳糜样,病灶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不清。术后临床诊断:脊髓内星形细胞瘤。术后病理诊断:隐球菌感染(图4)。

讨论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酵母样霉菌,又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鸽是人感染新型隐球菌的中间宿主,是主要的感染源,易感人群多为抵抗力降低者。因中枢神经系统对隐球菌有更高的亲和性,所以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最常见,好发于男性,其中又以颅脑占绝大多数,常侵及脑膜、大脑、基底节等,而侵及脊髓者少见。根据其侵犯部位,可将中枢隐球菌病分为脑膜型、脑膜脑炎型和肉芽肿型。主要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等症状;发生于脊髓者以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新型隐球菌感染目前仍是中枢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脑脊液检查不易找到隐球菌,术前误诊率极高,死亡率也较高。

由于CT软组织分辨率较低,MRI对本病最为敏感,既可清楚显示髓内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又可发现脊膜受累情况,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脑脊液检查(特别是脑脊液离心后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将对中枢隐球菌感染有极大帮助,但是脑脊液检查未发现隐球菌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术后病理检查仍是唯一的确诊方式。本例脊髓隐球菌感染者,CT示病变段脊髓稍膨大,MRI示受累脊膜增厚、强化,并可见散在点状强化灶,髓内病灶呈环状显著强化。根据以上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除外结核及肿瘤性病变后,应考虑隐球菌感染的可能。

黄燕涛等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女性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shiccguanwang.com/xxyqjxnmyyy/33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