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个令人讨厌的季节,不仅白天要与炎热的天气作斗争,晚上还被蚊子嗡嗡声吵得睡不着觉,使得人一整天没有精气神。
尤其是有婴儿的家庭,那些宝妈们更是辛苦,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宝宝,倒不是因为宝宝哭闹,而是为了宝宝驱赶蚊子。
大人们被蚊子叮一下,只是痒一会而已,可婴儿被叮一下,那就是天大的事,轻则起包红肿,重则危害生命。
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被蚊子咬一下基本没啥大事儿,但是咬到宝宝,一周都不一定能好,而且可能包包越来越大,看了都心疼……
相比起大人,孩子受蚊子「宠幸」的机会更多,叮咬后症状比成人更重!
被蚊子咬后,局部明显反应,又红又肿。还很容易起水泡,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
试问哪个有娃的家长没在深夜抓过蚊子,一把把心酸泪。家长们和蚊子之间的仇简直“不共戴天”。
所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有效的防蚊。
蚊子传播病毒,为啥不直接把它们“灭绝”?事实上,为了对付蚊子,人们也采取了很多同的手段,比如说蚊帐、蚊香、电蚊液等等。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人蚊大战”中,由于蚊子数量太庞大,而且几乎无孔不入,所以人类似乎总是处于下风。
当然蚊子也不是没有天敌,像蝙蝠、鸟类、鱼类等等,都会以蚊子为食,但因为蚊子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动物并不是只吃蚊子一种食物,所以对蚊子来说,基本上也是不痛不痒的。
科学家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来消灭蚊子,但就目前来说,人类几乎是没有办法完全消灭蚊子的。蚊子就是典型的“祸害遗千年”的代表!
而且就算先抛开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到彻底消灭蚊子不谈,即便能消灭,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去消灭一个物种。
科学家们也只是希望能消灭那些会大规模传染疾病的蚊子,而不是消灭所有的蚊子。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消灭全球的“毒蚊”很困难,但我们自己家里的毒蚊子是必须消除的,谁也不愿意和蚊子共处一室!
蚊子也有“出行高峰期”?目前,仅国内就存在上百种蚊子,最常见的是库蚊、伊蚊和按蚊。
通常情况下,不同蚊子咬人也“挑时间”:
●9点~10点和16点~17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伊蚊;
●19点~2点和凌晨2点~4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淡色库蚊;
●21点~22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日落一小时后~黎明前:中华按蚊出来叮吸人血,如在温度升高(2度至25度)和有月光夜晚,吸血活动增加;
●凌晨4点至6点:对人的攻击明显的是骚扰阿蚊。
库蚊是家里最常见的蚊子,更容易在深夜人们入睡后出现,这也是蚊子出没的高峰时段。
为何小宝宝总是被蚊子“选中”?其实蚊子叮宝宝也是有所选择的,比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的宝宝更容易获得蚊子的“青睐”。
1、宝宝抵抗蚊虫的能力弱
宝宝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在被蚊子叮咬的时候一般很难反应过来,也就很难及时将蚊子驱赶走。等到宝宝感觉到瘙痒难耐的时候,蚊子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2.宝宝的皮肤比较嫩
刚生出来的宝宝皮肤是非常娇嫩的,一般"吹弹可破"这四个字就是来形容婴儿的肌肤。而孩子皮肤嫩,蚊子要把"针头"注射到皮肤内吸血会更容易,所以蚊子会更喜欢叮咬小宝宝。
所以当宝宝和大人同处一个空间时,小宝宝更容易被蚊子咬。
.宝宝出汗比较多
与蚊子来说,呼出二氧化碳多,出汗多的不是蚊子爱咬的对象。
而小宝宝就是这样的,总是爱出汗,由于呼吸频率比较快,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多,所以蚊子才会爱盯着孩子咬。
除了宝宝,还有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蚊子?1、爱喝酒的人
经常喝酒的人或许会发现喝完酒以后本来不招蚊子的人却成为了蚊子下手的目标,这是因为当我们喝完酒后,我们的体味会发生一些变化,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增多,散发出的酒气对蚊子可是不小的吸引力。
2、孕妈妈
蚊子除了通过体温,还能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来寻找目标。孕妈妈们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她们的腹部温度比平常人高得多,不仅体温高,孕妇在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要比常人多得多。蚊子通过以上两项,自然就比较容易攻击孕妈妈了。
、高血脂人群
高血脂的人群血液富含脂肪,胆固醇,这些都含有可以让蚊卵成熟的含糖物质,能够大大提高蚊虫的繁殖能力,在自然界,繁殖能力是动物能否长久生存的必备条件。所以那些血脂高的人群到了夏天更加要做好防护哦。
若你是其中一种,那可得注意了,因为蚊子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瘙痒和红肿,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千万别小瞧了“表里不一”的蚊子!没有什么比蚊子更讨厌的了!尤其是到了夏天,当你想要在阳台,院子里乘凉时,总会有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扰心清闲。
九成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被蚊虫叮咬不就是起个小包,涂点口水或者花露水就没事了,
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只能说:你也太天真了!
要知道,蚊虫叮咬是有可能传播病毒的,而有些病毒是致命的!
调查发现:蚊子携带的病菌达80多种,典型的就有乙型脑膜炎、登革热、疟疾等,稳稳的“霸榜”!
警惕“登革热病毒”传播者——伊蚊!外号“花斑蚊”,它们的特征是翅膀没有斑,但是身体有很多黑白花纹。它们最喜欢在白天活动,也喜欢阴凉的地方。叮人非常凶猛,而且飞行速度极快,可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等“高难度动作”。
但飞行距离短,主要集中在繁殖地米内。可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等疾病,有“亚洲虎蚊”之称。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9亿人面临登革病毒感染风险,每年全世界有.9亿人左右感染登革病毒。
伊蚊这个传毒“流量”小团体,瞬间得到数以亿计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