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一)、传染源
各种感染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及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为腺鼠疫。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气飞沫→人,传播肺鼠疫,称为人型传播。其他传播途径:
1、剥离染疫动物皮毛时鼠疫菌进入创口而感染,
接触传播,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尘埃感染。
2、取食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经消化道感染。3、实验室感染。
4、染疫动物随运输工具传到其他地区。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所有人群都有易感性。
(四)、临床表现
1.临床分型: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鼠疫咽炎(扁桃腺鼠疫)、隐性鼠疫(轻型鼠疫)。
2.潜伏期:一般1—6日,多为2—3日
3.鼠疫的诊断是综合诊断,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血清学
(五)各型鼠疫的诊断要点
1、腺鼠疫—急性淋巴腺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2、肺鼠疫—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3、败血型鼠疫—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4、肠鼠疫—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候症群。
5、皮肤鼠疫—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疱,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疱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6、脑膜型鼠疫—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增高、脑脊液混浊。
(六)预防
(一)、鼠疫预防
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二)、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
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
(七)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周前接种菌苗,工作时,作装二级防护服。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如接肺鼠病人者,作装三级防护服。
来源:得力其尔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