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即将迎来周年华诞,翻着那厚重发黄的档案卷宗,我被一个个已经逝去,而仍活在温州人民心中的白衣战士所感动,他们对医学是那么执著,践行视病人如亲人,敬业爱岗,一心赴医。陈超主任就是他们其中有口皆碑的一员,很难想像一个人在几乎失明的状态下,仍执著地为病人解除痛苦。他分析病史,诊断病因,用药治疗,精准到位,为病人带去福音,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黑暗的痛苦煎熬。
陈超(~)
一
陈超,年8月出生在温州市鹿城区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陈鸣皋,先在一家商店里仁会计,后在市区一家粮站工作,工作积极,年年先进。母亲李守珍,在医院任助产士,工作直到退休,。在幼小的陈超记忆中,父母收入菲薄,工作无保障,物价奇高,家中生活费用,常常捉襟见肘。
年1月,始龀之年,陈超开始求学之路,就读于温州市赞善小学。“造烛求明,读书求理”,陈超是个有志向的人,决心按照祖父、父亲的嘱咐,读书“读出个名堂来”,日后能出人头地,做个衣食无忧之人。他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在校不知则问,不懂则学,勤奋努力学习,于年1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年1月,入学于温州市私立瓯海中学初中部学习,年12月毕业。年1月至年7月就读于永嘉中学高中部,年下半年因健康原因休学了半年。年1月,19岁的陈超复读于温州市第二中学,此时更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更加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发奋学习,埋头读书。
年8月高中毕业后,陈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那时正值共产党政权建立初期,同时又是抗美援朝期间,急需大批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人才。为了加速医疗人才培养,卫生部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中试办“专科重点制”,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缩短学制的一个试验,毕业学生享受本科毕业同等待遇。当年上海医科大学在新生中选择分数高的优秀考生编入这样的重点班,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老师带教,陈超被选编在外科专科重点班学习。
上海医科大学是个老牌医学院校,环境优静,学习氛围好,这里有舒适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并有全国一流的优秀任课教师,以医院。聪明勤奋的陈超不仅学业进步很快,而且思想也渐趋成熟。年8月,陈超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时,基础课考试成绩和临床成绩均名列前茅,在临近毕业实习期间,因赴救灾,回校后补临床实习四个月,直到年12月才拿到毕业证书。从此,陈超开始在医学这块土壤上播种、耕耘、收获。
二
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个县市受灾,灾后疾病流行,仅洞庭湖区死亡达3万余人。灾情就是命令,陈超响应组织号召,作为华东防汛医疗队的分队队长被派往安徽庐江县,做灾后防病治病工作。
灾区灾后,一派狼藉,污水横流,疾病蔓延。当时医疗条件非常差,许多灾区群众骨折外伤等得不到治疗,创口发炎化脓,有些灾民患上腹泻、疟疾等,高烧不退。当医疗队下乡时,群众高呼“毛主席派来了好医生”,群众围住陈超所带领的医疗分队就医。
陈超在学校里临床实习训练的主要是外科技能,此时派上用场,骨折整复,创口清理缝合,每天奔波于乡村,为群众送药治病。饿了就吃干粮,累了倒头就睡。
在庐江工作生活了4个月,陈超治愈了不少灾民,赢得民众的赞誉,被群众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返回上海前被评为庐江县防汛救灾三等模范。
这次未出校门的工作经历,也使陈超体会到到医师职业的神圣。
三
年1月,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那时是全国统一分配,陈超被分配医院。医院年刚成立,主要收治的病人为抗美援朝 伤员,医院里只有一位正规院校毕业的医生和六位护士,其余为闲杂后勤人员,医院门前还有两名解放军站岗。涿县民众对西医还不甚了解,医院看病,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改变了当地民众观念。
那一年的春天,陈超报到没几个月,当地流行性脑膜炎爆发,许多人染病后出现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症状,继而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引起恐慌,当地医师束手无策。陈超动员病人作腰穿检查,抽出洗米水样脑脊液,确诊为流行性脑膜炎。磺胺嘧啶和青霉素等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后,不少患者的病情第二天得到控制,经一周治疗便全愈。
二个月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疫情得到控制,陈超一个人便治愈了多号病人。陈超医师的名气不胫而走,医院从门庭冷落变得门庭若市,周边的农民腹痛发烧,赶着骡子来看病。
随后几年,年青的陈超医师,单身一人,医院,不论白天黑夜,全天候服务,也无节假日,一有病人就马上接诊,从来不埋怨有多辛苦,内外妇儿科疾病都看。正因为他出色的工作成绩,第二年就当选为涿县政协委员。年6月被评为涿县抗旱工作模范。
年,涿县、新县、雄县、及涞水合并成为大涿县,原来医院大部分人员和设备迁往高碑店,留部分人员建精神病院。借此机会,陈超要求调回温州工作。院方不肯放人,调动令被扣了3个月。临别时,医院领导为走了那么好的医生惋惜不已,连医院的工友都泪流满面。
四
年7月,陈超回到温州,调入医院担任内科医师,陈超的母亲也在同一单位为妇产科助产士。此时,陈超已经二十六岁,在那个年代算是大龄青年。刚好他母亲身边正带了一个实习的女护士,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一看就是位有智慧而善良的姑娘。母亲甚是中意,有意撮合儿子的婚事,两人见面,情投意合。
这位姑娘比陈超小一岁,就是日后成为陈超主任妻子的葛秀云。不久,也分配到医院产科工作,后来是产科护士长。从此,医院上班。
由于日夜劳累,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结婚不久陈超被诊断患有慢性闭角性青光眼,视力逐渐下降,双眼的视力只维持在0.3左右。随后,随着年纪增大,视物更加模糊,右眼失明,左眼仅有光感。在视力下降的漫长岁月里,陈超主任的饮食起居,全赖夫人葛秀云照顾,并且阅读医学文献,也赖护士长阅读。医院看到陈超主任时,都是葛秀云护士长搀扶着,结伴而行,伉俪情深,相持相依。
医院设备简陋,内科大夫主要依靠“三宝”:血压计、体温计和听诊筒,医师就是靠这些“设备”诊治病人。虽然视力不清,陈超主任思路清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擅长分析病人的病情。病人一进门,就详细询问病史,掌握病人病情的发展过程,根据检验的结果,客观判断,综合分析,得到正确的诊断结果。陈超主任医治过无数病人,许多病人一家三代甚至四代都是陈超主任诊治过。根据长年的从医经验,陈超主任用手触诊检查,便能初步得出结论。有同事还称赞道:陈超,你的手比CT检查还灵。病人也赞誉他是“温州第一手”。此外,妇产科、外科一遇到与内科有关的疾病,马上说“赶快请陈超主任会诊,他能解决问题”。
陈超主任为病人看病
五
“每个医生都会有误诊,我也不例外”。陈超主任治好过多少病人时,他说治好病人是应该的,更何况他也记不得治好过多少人,但误诊的病人却一直惦记在心里。只有记住教训,才会避免下次误诊。
有一年,一位病人患了喉癌,在上海做过手术,但又出现高血压、低血钾、四肢麻木等症状,医院就诊。病人无法言语,便用纸笔比划。从以往的诊断分析,病人的肾功能有异常,经过再次诊断,陈超医师觉得病人肾脏确实有问题,于是开了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病情一度缓解,二个星期后,病情复发,查血钾更低。
高血压、夜尿增多、低血钾、肢体无力等症状,反复发作,到底病人患了什么病?那时信息闭塞,医师之间交流较少,陈超主任查阅文献,认为最有可能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作崇。他亲自登门请病人再来检查,明确诊断,但病人对西医失望,拒绝来院复诊,相信中医以及偏方,不久因为低钾导致心脏亡故,陈超主任痛惜不已。
陈超主任正在门诊
半年后,陈超主任又遇到同样症状的病人。吸取教训后,他马上让病人做CT检查,查出肾上腺有二厘米大小的肿瘤,并做了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切除后,疾病得到彻底根治。
六
自从年大学毕业至年退休,陈超主任一直从事西医内科临床一线工作。他就是这样一边临床,一边探索,不断学习,追踪国内外学术动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系统深入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各种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道疾病等有丰富独到的经验。并治疗了很多疑难杂症,医院诊断不明的少见病和罕见病,经过陈超主任的诊治,沉疴立即迎刃而解。
在急诊工作期间,重点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与抢救,并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协作,共同探索苯克磷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绩,抢救了许多重症有机磷中毒病人,救治有机磷中毒在温州地区享有盛名。并总结了《苯克磷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例疗效分析》于年发表在《浙江医学》;《复方68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例疗效总结》年发表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刊物上;年受军事医学科学院委托验证曾获更加科技二等奖的新药“复方85”疗效,临床应用证实该药疗效确切,起效快,毒副作用少,并撰写《复方85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初步总结》,参加年6月全家交流。
早在三十年前,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温州人富裕起来,饮酒人数及饮酒量大量增加,过去罕见的酒精性肝病成为常见病,陈超主任率先注意这种疾病谱改变现象,率先从事酒精性肝病研究。研究发现我市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硬化,并发现两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酒精性肝硬化肝右叶肿大为主,质地硬,呈结节状,脾肿大较少较轻。γ-谷氨酰转肽酶及前白蛋白改变,结合长期大量饮酒史,可以作出酒精性肝病初步诊断。并且发现戒酒综合征与肝昏迷临床表现不同点。总结出《酒精性肝硬化51例临床分析》发表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第二期。
陈超主任对结缔组织疾病也作了些研究,应用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现疗效显著,甚至激素依赖性亦可逐步停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应用小剂量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与大剂量激素組对照,发现联合用药,疗程缩短,副作用少,疗效高,复发率低,成为全科常规治疗方案。
陈超主任在医师办公室
七
陈超主任不但自己业务过硬,并积极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临床以及科研工作,热心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年轻医师、实习及进修医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紧跟世界医学潮流,克服阻力,在温州市内最早进行内科亚专科分科,成立了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等。自己带领消化科年轻医师一起,开展一系列前沿工作。
年消化内科列入重点学科,陈超主任着手制订学科发展长远规划,以常见病多发病作为研究对象,密切结合临床为工作方针,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教授长期指导,使医院消化内科得到飞速发展。年开展腹腔镜检查;年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年开展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年成立消化实验室,重点开展肿瘤标志物检查、胰腺功能测定等,为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正因为陈超主任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在朱丽明和潘杰主任的努力下,消化内科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尤其在内镜诊断治疗方面,引流我市发展方向,在市民中赢得很高美誉度。
陈超主任于年退休,退休后仍二周一次参加消化内科病例讨论,在讨论会上他抓住要点,分析到位,使与会的医师裨益匪浅。他虽然双目几乎失明,但仍坚持每天看专业的医学杂志。在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类医学杂志和书籍。他说,现在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理论水平高,不学习就要落后了。“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或许这正是老一代名医的一种敬业精神!
年11月7日13点30分,陈超主任因患脊髓蛛网膜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终因肺、心功能衰竭,溘然长逝。
一个医生,用毕生心血和智慧从事医学实践,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同行的佩服,赢得了社会各界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是当之无愧的悬壶济世救苍生的一代名医。
陈超主任晚年
参考文献
叶文耀.双目几乎失明,看病却比CT还灵.访原市二医内科主任医师陈超.温州晚报.年.
(陈超主任家人及学生看到此文,如有不实之处,请予指正,以便修改,联系。鸣谢:衷心感谢同事王爱军提供有关材料!)
医院合唱团合影(摄于年,后排右三为陈超主任)
医院演出舞台照(左二为陈超主任)
医院演出歌剧合影(摄于年10月1日,前排左三为陈超主任)
写于温州市瓯海区梧田镇南瓯景园22幢室
年7月20日7时完稿
赞赏
人赞赏